看完柴静的《看见》后,对很多事情都有了新的看法
无标题文章翻译或是采访,不仅是工作,是人与人的往来,在柴静的文字叙述里。我们看到的是那些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也是具体的故事。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话,被模式化。有时候在你常识和经验作用下,一些观点就会先入为主,看见残疾人你会把他们归类为弱势群体,然后便同情他们,殊不知她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与正常人同样的待遇。超级演说家舞台曾有个失去双臂的女孩,她很爱美,喜欢漂亮的旗袍,可是在失去手臂后,她的母亲以自己的观点替她作主。可是女孩一点也不快乐,她想要像普通人一样化美美的妆,穿漂亮的裙子。参加过一次残疾人艺术节志愿者,培训时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忘记他们的身份,就像对你同学那样去与他们交流,切记不要流露同情的眼神,因为她们不需要。”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比我们很多人还要优秀。
无标题文章书中记录下来的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当年的药家鑫事件刚出来我们有的都是愤怒。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被判处死刑。高晓松还说一个连生命都漠视的人又怎么会爱音乐。何帆说人们对事情的感受和判断不同,跟讲故事的方式有关。正义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在个案中实现。网络更甚传言他是官二代,富二代。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事发当天开的那辆车是他父亲拿出大部分积蓄,我并不是想说同情他或是什么。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了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时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张秒死了,药家鑫死了,但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死了。
只是我个人的小小感触,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信息太多了,海量浏览带来的只是快感。你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相,还需要你自己一一探究。这个世界离我们最近都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无知,愚昧,利益都会造成偏见,我们要撇去这些看待一件事情,而不是所谓正义小子。不仅需要媒体不塑造人民公敌,也需要我们冷静分析。不要因为自己的愚昧而妄下断言。
无标题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