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后的小孩子出生于一个吃穿住不会过于紧缺的互联网时代。在他们的成长发育阶段中,获得的资源比较丰富。所以这一代的父母也会经常用奖励手段去管教小孩子。例如鼓励小孩子考高分成绩,或者是让小孩子去学习某一项美术和音乐技能时,父母会使用一些物质奖励从外部驱动小孩子学习。
我表哥家的女儿,现在是小学六年级。这段时间待在家里上学校的网课,而且随时参加月考测试。小学升初中的转换到了最重要的阶段,我表哥挺担心女儿的分数,希望她能考上一所比较好的中学。表哥不敢用惩罚的手段,怕小孩子太大压力,因此选用物质奖励来驱动小孩子的学习,例如这个月,他跟女儿说,“如果你语数英都考到85分以上,那么我就奖励给你喜欢的汉服套装。我表侄女缠了汉服套装很久了,她在这次月考里很勤奋的复习。但最后数学跟语文都考了88分,英语只考了84分,表侄女看到英语成绩后很伤心,因为自己就差一分就能够得到这个汉服套装了。我表哥为了言行一致,执行定下的约定,所以最后也没有给予奖励,而只是安慰女儿说继续加油,下次会考多一分就可以了。
我听到这些话时,开始在想如果当时我表哥没有跟小孩子约定语数英达到85分以上,而是跟小孩子说,“你放心大胆去考就可以了,考完之后我陪你去买你喜欢的礼物。”那这样子,小孩子也许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85分这个数字上,而是集中在她只要努力考到自己最佳的状态就可以了。在这个情况下。小孩子是不是会考得更好呢?
在这个时代里,很多父母费尽心机想要操纵自己子女的行为,但这个奖励的方法在长期来看真的是有效果的吗?父母为什么不能驱动小孩子内在的力量去自我学习,而是需要一些外力来驱动小孩子去学习呢,这不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事情吗?
在我角度看来,其实父母给予奖励跟给予惩罚是同一种手段。使用外部的事物来驱动小孩子学习,其实这件事的背面就是,父母引诱小孩子做的事情,对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他们想做的想要的。父母如果运用给予奖励的手段,那么父母会不断承诺,小孩子也会不断增加他们的要求。就像惩罚一样,小孩子委屈的哭声越大,父母惩罚打小孩子的力度就更大,久而久之,小孩子会增加自己的抗打能力,同时父母也会增加自己打小孩子强度。因此给予奖励跟惩罚一样,在长期来说是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作为父母,其实不一定使用奖励和赞美才能操控小孩子的行为。我们作为父母,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小孩子。同时相对于玩具等外部奖励来说,小孩子更容易为了获得父母给予的爱、关注、交流、认同而更加努力去表现。当小孩子的努力得到父母的认可时,他们会做得更好,而这个时候,我们父母可以尽情去沉醉于小孩子的快乐和成就当中,千万不要去控制和评价小孩子,只有爱小孩子,理解小孩子,支持小孩子,才能从心底里去鼓励小孩子主动发展自己心中想要的爱好。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一些能够让小孩子主动驱动学习的一些有效方法:
第1,父母可以带着小孩子一起去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使用严格控制或给予奖励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而是用自己身心去感染小孩子喜欢参与活动。在活动期间,父母要让小孩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反过来激励小孩子进一步学习。你想一下,如果小孩子正在参与某项活动,父母可以主动去鼓励或者是支持小孩子说,“你做的不错嘛,一定很开心吧。”
第2、参加某项活动后,父母要引导小孩子做自我评价,可以尝试着鼓励小孩子说一下对自己的想法,比如说,“你觉得你画得怎么样?”或者是“你喜欢你刚才参加的活动吗?”
第3、父母询问小孩子的感受。小孩子其实很喜欢得到父母的关注,特别是关注小孩子在学校里面或者在外面参加活动的时候的感受。如果父母主动对小孩子表现出兴趣和认可的话,小孩子会主动回馈给父母,而且从而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第4、父母跟小孩子沟通时,父母总是说话以“你”这个字为开头,例如“你现在感受怎么样”,其实小孩子很容易在父母的惯性语言中,感受到父母对小孩子的评价。因此父母应该改变以“我”为主语的语句,比如说“我喜欢你今天的衣服搭配”,“我很喜欢你今天把足球踢出去的帅气样子”,“我很喜欢你今天吃饭可爱的样子”。父母说话要强调强调自己的感受,千万不要评价小孩子的表现。
很多专家研究表明,被父母严格控制惩罚,或者是被父母用奖励去引导的小孩子,其实最后小孩子的表现并不是很好,相比之下,得到父母专注的陪伴、鼓励支持,这样的小孩子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而且这种成就感会让小孩子更进一步激励自己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更进一步成就感感。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小孩子找到内在的自驱动力,形成一个正面增强回路,让小孩子能够持续得学习下去。
好了,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您看到这么多的好方法,要不要去尝试一下呢?如果您也喜欢我上面的分享,请关注我吧。我是小玉儿Cici,绰号“育儿小字典”,哈哈哈,接下来我还会分享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等着我,爱您们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