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说他妈说的那些话兑不兑现,苏皖压根也没把他妈说的话当真。父母把孩子养大就挺不容易了,结婚了,干嘛还要给孩子拉呢?只要老人身体好好的,也是这个家庭的幸福!
苏皖把物质看的很淡,她从懂事起心里就有个执念,女子必须要有自强、自立、自爱,不能依靠施舍维持生计。
结婚后,苏皖问起男人床的事。苏皖说,艾,订婚时记得你家是个棕色包厢床,现在怎么成了这个床了啊?
男人说:“别提了,包厢床二哥结婚呢,运到市里去了。该咱结婚了,家里啥也没有了,就用打家具剩的边角料又做了个床,也没钱包厢了,床板都是木条条定在一起的。你没见船底下都用砖支着啊?媒人说你自己家人多,生怕那天把床坐踏了。”
那时候结婚屋里家具就是,冲门口一个三斗一门桌子,窗户旁边一个书桌,一个立柜,两对大三合板箱子。
他家的这些家具除了四个箱子是买的,其余都是他自己做的。他初中毕业后就学了一段木工活,就给自己做了一套家具,后来木工这方面也没成了气候,只是在敲敲钉钉这方面还懂点。
后来他就一直在外面给人家打工,有了孩子他也没在家呆过。挣了钱一分钱也没给过苏皖。
那时候的新媳妇和现在的新媳妇不一样,那时候,结婚了,只要没分家,男人挣得钱都要上交的。哪像现在,只要结婚了,不管在不在一个锅里吃饭,年轻人挣的钱一律都是年轻人的。就算是结婚有欠债,年轻人也不管。
那时候,苏皖不知道人家家里是啥情况?反正在她婆婆家里,她男人挣的钱一分也没给过她。她也觉得是应该的,她心里说,自己不当家,人家何必把钱给自己呢?
和苏皖同年结婚的娘家远门堂妹妹俊霞,她公公经常来苏皖婆婆家里来坐坐,常听俊霞公公说,给人家分开家吧,分开了年轻人也就知道做了,人家趁年轻也能积攒一点钱。苏皖的公公婆婆反正就是一声不吭。
苏皖知道,堂妹俊霞分家后,她和她老公在村里开了个炸油条店,那是他公公的老本行,后来又传给了俊霞老公。反正人家的日子有滋有味。
俊霞娘家就比苏皖娘家富裕,俊霞结婚时坐的是面包车,那时候结婚坐面包辆都是区区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苏皖结婚时坐的是马车,当时结婚时,人家媒婆也问苏皖了,你坐啥车啊?俊霞比苏皖早一个月结婚,在娘家是本家的姐妹,又都嫁到一个村的。苏皖婆家知道人家用的是面包车,怕苏皖也要面包车吧?
苏皖知道,人家用的面包车是俊霞大哥的,她大哥可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包工头啊!那时的包工头是真的挣钱,何况那时候的钱是真顶事。
苏皖的想法就是能省则省,就对媒人说了一句,我要坐飞机。
后来,苏皖就用马车拉到了婆婆家。
1月8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