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沟通填满师生之间的“网络鸿沟”

让沟通填满师生之间的“网络鸿沟”

作者: 长着两只眼的兔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15:45 被阅读0次

    近日,广东潮州一中学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询问老师问题是发送了两个敲打的表情,老师认为该学生发敲打表情十分没礼貌,称其没有家教并责令写检讨。该校副校长接受采访称老师认为学生想打她,事后双方误会已消除。(4月22日,澎湃新闻)

    很多网友对老师的行为表示不解并感叹:“这就是代沟,人家这是在敲自己的脑袋啊!”代沟的现象原本出现在孩子与家里长辈之间,但近年来在师生之间也越来越多。尤其在网络教学中,一些特殊的网络现象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微信文字传达的模糊信息为“代沟”创造条件。从媒介丰富理论可以得知,媒介具有不同层次的丰富性,也就是不同媒介携带的信息容量和类型不同。携带信息越多、个性化越高的媒介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准确性也会越高;相反个性化越低,媒介对于模糊信息的处理效果就越差。因此对于沟通而言,面对面交流是丰富性最高也是最高效的交流方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日常在学校的时候师生之间“代沟”问题不明显。然而受网络教学的限制,师生通过社交软件的文字交流对模糊信息的处理的效果就不太好。因此可能会出现类似于老师以为学生要打她的现象。

    师生之间的网络文化差异加剧了“网络代沟”。此次事件中被处罚的是个初中生,也就意味着他属于“00后学生群体”。实际上,网络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师生之间,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之间也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日常接触的网络内容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处于不同“网络圈子”的老师们而言,和00后们之间对网络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就不足为奇了。除此之外,网络用语本身就具有群体性特征,同一网络用语在不同年龄层的群体之间具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涵义。再加上年轻群体中网络用语的涵义要更丰富而且更新速度也较快,因此老师无法正确解读学生的网络语言是可以理解的。

    虽说师生之间存在“网络鸿沟”可以理解,但是该老师的做法却不值得学习。在学生发了“敲打”表情之后,老师没有和学生沟通就自认为学生有打她的想法,不由分说地就对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处罚。老师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为师生之间的“网络鸿沟”又添了一堵厚厚的墙,只会加深双方的误解。而要打破这堵墙,跨越这道鸿沟,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有效沟通。网络教学期间师生可以通过视频或语音等可以携带更多信息的媒介对不解的地方进行沟通,通过多次、有效、平等的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主动了解年轻群体的网络文化,借助一些类似于《00后“黑话”入门词典》的工具了解00后的网络用语。

    网络教学的确让师生们都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但是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这其中需要学生和老师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增强对彼此的理解和体谅,携手跨越网络带来的这道“鸿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沟通填满师生之间的“网络鸿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fh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