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琐琐碎碎的事还挺多,想拎出一件来写一写也不难。只是有时候思忖一番觉得太过细碎,反而不知怎么下笔。
凌晨醒来听了会蟋蟀蛙们的夜唱,想起前日写误用了的成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时,还有两个也想正下名,那就再将个人浅见写上几句。
首先是“朝三暮四”。一直被我们当做朝秦暮楚使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立场不坚定,不专一的贬义词。
记得幼时家里有本薄薄的成语典故,对成语我是不懂,翻阅只为了那简笔线条画和故事情节。
上面关于朝三暮四的故事大约是:一老翁养了一群猴,每天喂食橡子。后来老翁家道中落,就减少喂食数量,逐与猴们商量:“以后早上吃三颗晚上四颗,行不?”猴们咶噪不乐意,老翁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们开心同意。
对这故事记忆尤深,心想这猴也太傻了!还把这当作笑话说给小朋友听。
长大后发现“朝三暮四”的使用,并不是我小时候所知道的意思。
还真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自然意思就随大众。你要非用这词表达原意,人家肯定笑你没文化,连“朝三暮四”都不懂。
所以即使很多人知道用岔了,也一直用着。就像“喜大普奔”“细思极恐”等网络自造成语,也因大家都知道的意思,用得顺手之极。
像这样的词我知道还有个“明日黄花”,常常被人说成“昨日黄花”。
众所周知,很多事物昨天的都不如今天的新鲜美好,要更陈旧过时。
而“昨日黄花”却经不起推敲。世间万事或都是昨不如今,眼下才是最及时新鲜的。花也是昨日比今日的要鲜嫩娇艳,过一日便残一分了。
所以词义没错,用来形容过气、过期、来不及的意思。可一旦说成昨日的花,就不是过气的,而是正当时了啊!
今天或明天或明天以后的花会越发枯萎、凋零,说明日黄花,才能更准确的描述这个词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以讹传讹,慢慢也没人再去想字面的意思。反正不管“昨日”也好,“明日”也好,都是表达过气过期过时的意思,说哪一天重要吗?
于是大家也就从众,一个成语或一句话的意思表达清楚,人人明白不就行了?纠结正叙倒叙插叙错字别词,就显得矫情。
毕竟“我道知你会头点承认”这样的句子,不也读起来很顺畅嘛。
前几年有款“看图猜成语”的游戏风靡一时,我也下载玩过,五百多关一路通杀。游戏中就有成语用了别字,费了我好多周折也过关。但也从中学到一些新成语,后来不知怎么没有升级版。这样寓娱乐于学习的软件实在可以多一些。
近些年网络又生造的成语词语数不胜数,忍不住概叹,汉字在玩家们的手里又焕发出不一样的青春。
有专家就曾忧心忡忡,汉字正在误入歧途,走向没落。老祖宗传下的宝贝,要糟蹋在这一代代不遵传统的人手里了。
字词字义胡乱解释应用,甚至颠覆。搬出《康熙字典》也无法寻找到出处的新名词,让人抓狂。
幸好有百度,有时候良心词条释析上会附一句:原含义……。否则不知本意的人们就这么一直延用下去,直至大众将其合理化。
我对这些创新啊,改编啊,不予置评。因为实在学识有限,格局不大,看不透古今,说不出道理。
这样错位的词句想来不在少数,因我孤陋寡闻,也就不能一一解释。
写这几个成语的使用错别,也是因为怕日后我在用其原意时,招人垢病,不如先做些铺垫,打个基础,断不敢心存指正谁的想法。
在学习的路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