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要我游一天北京。挑个秋高气爽的天气——顶好的,是九月的某一天,夏天刚刚过去,秋天才稍稍露了点影子。但早晚已经有了凉意,出门得穿上一件挡风的外衣,中午太阳出来,暖和,但是不热。最妙的,是头顶上的那片天,又高又蓝,散散地,布着些云彩,人走在宽阔的大马路上,舒坦!好像一直走向光明似的。
何必去熙熙攘攘的故宫,也不需去人头攒动的天安门,又怎会去面目全非的南锣鼓巷?去太庙吧,一踏进园子,你便与午门外的嘈杂与喧闹告了别。一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横亘在你眼前,右手边苍翠的松柏安静伫立,仿佛在那里等了你好久。
朱墙绿瓦的大殿依旧,真的是高,投下深深的影子,将秋日的阳光分割成明暗两半,站在大殿的阴影里仰望翘起的屋檐,只觉得自己渺小,头仰至极限也只能望见檐头的一角。园子里的人很少,依靠在汉白玉砌成的台阶上,听见秋风穿园而过,鸟鸣声声,沿着墙头向又高又远处望去,你仿佛能听见道光皇帝在签下《南京条约》后拒入太庙的那声叹息。
再去颐和园逛一逛吧。径直穿过仁寿殿门前举着小旗的各路导游,走到昆明湖畔。白水青山,天气好的时候,能一直看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半山腰上细细长长的玉泉塔。初秋的时候,树叶还没有泛黄,但站在湖边树下唱歌的人们已经穿上了长衣长袖,还有长裙。对了,你可以听一会儿他们唱歌。都是头发半白的大爷大妈们,有人拉手风琴,有人吹竖笛,有人摇铃,有人举着乐谱陶醉地歌唱,有人唱着唱着甩开手跳起舞来。唱的多是《红梅赞》、《塞北的雪》之类,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东风破》。唱得半个园子里都飘荡着他们的歌声,连湖中的水也都变得金光闪闪起来,为这金秋留下一点怀念,留下一点青春的记忆。
绕到万寿山的后面去看看,那儿的人要少得多,清净得多。一个叫味闲斋的地方,原是乾隆的书斋,后被英法联军所毁,只剩得半壁残垣藏在树丛杂草间。在这里,你能寻到什么是“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古树残墙,树真是古,阳光被枝叶繁茂的大树遮蔽得只剩几片斑驳,黑灰色的树干上有深深的凹进去的痕迹,好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深陷的皱纹。站在这里,仿佛能看见当初乾隆在此泼墨挥毫,又好像能看见英法联军攻城肆虐,如今,一切都已经过去,只剩下野草兀自茂盛,新树芽在老树旁边悄然生长,九月的某一天,你闯进来,感受到了秋天的寒意,又看到了深处的时间。
出了北宫门,你又回到了人世间。三大五粗的司机凑过来问你要不要坐车,卖玉米的老妇大声吆喝着:“玉米玉米,两块一根。”买水果的小车上,一筐海棠果,小巧玲珑,红润秀气,一筐大枣,青红相间,个大喜人,一筐柿子,小红灯笼似的,整整齐齐,挤挤挨挨地排在一起,还有姑娘果儿、青葡萄、紫葡萄、绿橘子、黄橘子,都挤在筐子里冲你微笑,把你从历史的沉思里拉回来,看呐,这是多可爱的,北京的秋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