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家长
1.1. 要王道,还是要霸道?
大致是,孟子去找一个王,跟他聊了一次。下次再想觐见,王找人推说忙,不想再见了。孟子跟来人说,再给一次机会,这次王一定感兴趣。果然,第二次撩拨得王从半躺直接坐起身子来。下人就问,你到底谈了啥,王这么感兴趣?孟子说,第一次我跟他讲休养生息、藏富于民的王道,王没兴趣;第二次跟他讲严刑峻法、开疆拓土的霸道,王对这个很感兴趣。我的理解,王道就是修炼内功,来得慢,但厚积薄发;霸道就是招式秘笈,见效快,但天花板受限。唉😮💨~~,太多父母执着于学习的霸道,而对学习的王道嗤之以鼻。
之前一直用「节奏」这个词来劝家长在教育上不要急——如果前面跑太猛(厌学了),后面就不想跑了,也就是常说的「没后劲」了——但始终觉得不够准确。直到看到「过拟合」这个词,我知道就是它了。过于追求当下的适应,无疑于过度贴合实验室环境,到了真正的野外能活下去吗?这也是「引入现实世界的问题」的重要性。
1.2. 小朋友厌学的根源在哪?
- 割裂。以数学教育为例,很少有老师会把数学当作一个整体去教授。
- 知识脱离现世太远。比如人手计算机的今天,再去学珠心算,有什么意义?!
- 枯燥无趣。多半是难度控制得不好,要么太过简单,要么太难。那么拆解难度就好了;
1.3. 为什么家长说话小朋友不爱听?
就像家长看到小朋友长时间戴耳机🎧总会牢骚两句,但如果把理说清了,小朋友自己也会评估危害⚠️。重要的是让小朋友掌握判断权,哪怕是看似。实际上,听觉神经会参与平衡。长时间戴耳机🎧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当超过一定阈值,听觉神经就会「不可逆🚫」地损伤。像我老妈就是年轻时长期在极高分贝的机器旁工作,现在落下美尼尔氏综合症 (Ménière's disease) 的毛病,时不时突然就眩晕倒下。注意强调「不可逆🚫」,小朋友自己会做出你想要的判断的。
我们当家长的,会∵小朋友的很多事情焦虑。如何甄别哪些是真的应该关注、及早介入的呢?就是那些会造成「不可能损伤」的事情。比如:腺样体肥大会造成面部变形,白话就是「长残了🥴」。而对那些看起来危险、其实是可逆的,留意一下不要出了安全圈就好。
1.4. 怎么重塑小朋友对求知欲?
我的破局之策是:
- 建立内生的学习系统(虽然一开始可能是外置的),而不要管它是什么形式。比如:记账,其实和笔记是一回事,都是在管理资产,只不过记账管理的是财务资产,而笔记管理的是信息资产 / 数字资产;拍摄训练计划;绿植🪴生长记录;做喜欢的动漫作品 wiki ;收纳……
- 恢复对世界的好奇;
什么!你管这叫「不务正业」?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执着于学习的形式😒。
1.5. 把顿悟的快感留给小朋友
这条是专门写下来告诫我自己的。
1.6. 不要试图叫醒装睡的家长
他们嘴上嚷嚷「当学生就是要乖噜噜听老师的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么多年都是这么教过来了,怎么到你这就不能接受了?你那套就是奇谈怪论!」,其实是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小朋友,就选择了教育外包。∴当你要否定这套时,就是在否定他们本人。这时候,你应该做的,就是——今天天气不错☀️。
其次,要驳倒那波谬论需要极深的理论功底。比如:要驳倒「不能用方程去教小学生做题,∵老师没教过」,你必须知道「算术🧮和代数有什么异同」——显然,代数引入了未知数,但为什么引入未知数就能站在把题做了?是因为不管是未知数,还是已知数,它都是数,既然是数,就必须满足数的运算律。正因为如此,才能套用运算律把未知化为已知。不讲发展心理学,人为区分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不是蠢就是坏。蠢,是只知表象,不知本里。坏,是为了自身利益(比如:所谓「不能超纲」的说辞。这又是个长链条了🤭)毁掉小朋友对数学的好奇。
2. 致老师
2.1. 怎样才算好老师?
2.1.1. 能够鸟瞰学科
真的是用鸟眼🐦👁 (bird's eye view) 看哦。为什么要从高观点审视?∵可以「腾出一只手来」。e.g. 妞学轮滑🛼的例子。
2.1.2. 懂得一点发展心理学
2.1.2.1. 的故事
2.1.2.2. 怎么教小朋友画三角形🔺?
2.1.2.3. 什么是粗心?
当然,教师节该送花还是要送😅。
3. 野路子 v.s. 系统训练
3.1. 实物演示如何调平三脚架
3.2. Thesens 之船🚢还是不是原来那条船?
3.3. 你变了!我变了?
3.4. 为什么瓶盖能替代車♟?
结构!结构!结构!
怎么挽救一幅画?练字亦是如此。
3.5. 翻转三角🔺🔻
十枚硬笔🪙,如何只挪动其中三枚,翻转三角的朝向?4. 回到数学——从算术🧮走向代数🔡
4.1. 运算律的图形化证明
本质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
4.2. 鸡兔同笼——如何有系统地运用运算律?
4.3. 从理论到实操——为什么 0~9 能表示任意数?
4.4. ⭐️韩信点兵
4.5. ⭐️⭐️几何如何代数化?
4.6. ⭐️⭐️⭐️迈向微积分
5. 学习之道
5.1. 目标 v.s. 系统
假设我们把目标定为「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那么在目标达成的那一天之前,我们一直处于失败的状态。但如果我们把目标定为「打造一个赚钱系统,赚到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那么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持续完善我们的赚钱系统,我们始终处于微成功的状态。而构造这套系统往往会规约到某些习惯的养成上。
对于学习,有几个习惯可谓「降维打击」级别:
- 学会做笔记。笔记的价值大致来自两块——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 & 意外的价值。前者也称为「教会自己」/「Feynman 方法」。后者类似「哇,还能这样😱」的链接价值🔗。
- 预习。七舅最喜欢做一个试验,试验人员捏住一张纸📄,随机放开后让被试人抓,几乎抓不到。但把试验人员换成被试人自己,左手放,右手抓,一定能抓住。这就是有预期 & 没有预期的天壤之别。上学的时候,我几乎不会主动预习。要是当年能知道这点,学习效率应该能提高一个数量级。
- 复盘。 复盘仅仅是记流水账是没用的,必须做到「教会妹妹,甚至教会机器🤖️」的地步才有用,而更高的层次是「可复用」。
但这几个习惯本质上都是在画领域地图,用 Feynman 的话说就是画「a map of the cat 🗺」。为什么这么强调地图呢?简单地说,有了地图才不会迷路,心里面有了框架,各种细碎知识才能附着得更有效率。而要想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至少得完整做完一个项目。我是从做日志系统中了解到这一点的。∴我强烈推荐计算机系的大学生一定要做一个类 Twitter 的大作业(想我们当年做什么机票订票系统,其实对人生毫无帮助😒)。
5.1.1. 如何复盘?
- 厘清哪些解法 / 做法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千万别忽视了记录 / 尝试 / 重现失败。现在的教育往往喜欢跳过前人的种种失败尝试,直接给出一个反自觉的答案。而好的教育应该崇尚「自然而然」,也许绕点弯路,但合乎自觉。比如: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从左到右用长竖式计算 ;
- 当时陷入了哪些思维陷阱?常规套路为什么没有起作用?
- 有哪些新型 / 前沿工具🔧可以使用?
- 所用方法的使用成本几何?
- 用到了哪些工具?站在武器库的角度,找出当前情景最适合的工具🔧 & 某个工具🔧最适合的场景;
5.2. 小朋友的常见陋习
- 省纸📄。过程稿混乱,导致难以检查出问题;
- 「吃夹生饭🍚」。很多概念没有真正理解,表现为做题慢、懵,本质是在「走回头路」。学习的王道,本质就是「不吃夹生饭」&「不走回头路」。虽说概念是需要不断深化的,但以当下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地搞明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无谓训练的时间。而且,在越基础的领域投入越多,收益越大。
- 不愿在练习中暴露自己的短板。这条不仅是在小朋友身上常见,在成年人身上也屡见不鲜。身边有不少朋友,接触下来感觉悟性很高,但为什么三十来岁只是这点成就呢?不愿自曝家丑,不敢同高手过招,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