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管资助的老师偶尔谈起,说一直以来资助我们学生的慈善家,有放弃的想法。
这位慈善家,我还是了解的,因为他的事迹就张贴在校史馆。他是出生于我们这儿,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出于无奈,他步行去新疆讨饭,历经磨难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二十年前,他了解到家乡仍然有许多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时,毅然的建立了教育基金会,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还为学校修建了图书馆和实验室。
眼看着一批批学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即便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为他曾经的资助表示谢意,哪怕是简单的一句谢谢,他仍然因为做了这样的善举而自豪,更没有责怪或者放弃的念头。
近几年来,他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资助越来越力不从心,他想通过学校去联系他曾经资助过的孩子,有许多已经功成名就,甚至比他还有钱,让这些孩子也加入到这个基金会,让这些受助过的孩子,去帮助更多的人。善举一代代的传下去,他想想都高兴
令人心寒的是,这些曾经所谓穷怕的孩子,如今视金钱如生命,以各种理由推脱,竟然没有一个愿意加入这个基金会。
这件事也勾起了我的回忆,虽然当时只有几个鸡蛋几本书一双鞋一件衣服或者几百块钱,但对于当时工资不过千的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曾经帮助过的学生,细算一下,如今已为人父母,或者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已经好多年杳无音信了。
我们的教育缺失了感恩的心。受之无愧理所当然成为了常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成为了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