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读书就是这样,你以为很多细枝末节你都忘了,你就没看过这本书,不对,它已经牢牢地塑造了你!”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吧,不一定会清晰地记住所有的细节。但你能在看到某些价值观时候,突然后背发凉,头皮发麻,然后给予你力量,继续前行!
忘了怎么看到这本书的,但是记得那天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车上打开了这本书,然后就被曾宝仪对这本书的赞誉:它期许我这一年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继续大胆地许下做自己的愿望,并勇敢实现它!就这句话,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是啊,我为什么就不能被别人讨厌呢,别人讨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大胆地去做自己,无愧于心不就好了吗?对呀,好像从那一刻开始,我后背缺失的那根脊梁突然就支撑起来了。同时想要做一个健全人的渴望让我对这本哲学类的书籍毫不抗拒地读下去,甚至有点害怕会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的字眼!
<心探索>杂志执行主编赵晓梅说了这样一段话:不死不生。对于一个渴望摆脱旧日模式、重新生出一个自己的人来说,勇气总是第一位的。这个勇气包括不怕试错、不怕被黑、被死千回还能重新活过来的力量。
是多大的想要改变的决心才能生出如此的勇气。而这些勇气全部都是我欠缺的,靠着别人的施舍和怜悯,你永远都不可能会有所成就的。你必须得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首先,你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目的论”。阿德勒指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任何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大家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给自己找了无数的原因,困在原地不愿意走出去。比如,不愿意走出房间的小伙子,只是为了达到不出房间的目的,找出小时候家长没有给予关注的原因,以满足自己继续呆在房间的需求!而且他指出,心理创伤并不存在。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历的意义。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你并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愤怒。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作为相应的手段,你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安带来的不满,你一定选择了后者。所以,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不去喜欢自己是一种对你而言的善。你也很害怕被他人否定。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戳中了很多人的痛楚吧。
这些观点在初次接触到的时候真的是要颠覆自己之前的价值观,没有人真真切切地去跟你聊过这些问题,告诉你该怎么去想明白。所以读书,就是你自己去寻找的良师,然后你自己慢慢的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