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大河湾》的故作姿态、故作深沉,我更喜欢《米格尔街》的质朴和真诚。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早年的小说,正是这本小说,让他声名鹊起,同时获得毛姆奖,为他后来宰获诺贝尔奖开道。
《米格尔街》写作风格与《大河湾》有很大不同,《大河湾》写作时,奈保尔已是久经沙场的老作家,笔头更健硕,洞察更入微,而《米格尔街》是奈保尔刚出道时的作品,他那时才20出头,稚气有余、青涩未褪,他还在寻找话题,而童年和故乡的写作则是他最初的尝试。
《米格尔街》写的是他小时候的居住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港口——西班牙港的生活经历。在这个港口的一个肮脏、贫穷的街道上,住着一群人,他们是社会的底层,平时没有地位,也得不到关注,然而他们却有着各自的习惯、爱好、信仰,他们仍然活得兴高采烈、滋滋有味,哪怕生活是沉重的,理想是破灭的,他们似乎永远不会放弃。
《米格尔街》采用的是简笔画的手法,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每个人物的轮廓,这其实是极考验作家的功底的。就像画家一样,最简单的线条往往是最难画的,要画得恰到好处,若非有如火纯青的功力,是很难做到。而奈保尔却做到了,仅仅几个线条,他笔下的人物便轮廓清晰、血肉丰满。他一共刻画了17个人物,每个人物独立成章,这些人物既是本章的主角,又是其它章节的配角,如果从总体上看,本书也即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它是一本奈保尔式的浮士绘。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66306/918b92762aaba072.jpeg)
奈保尔所写的每个小故事,简短,读后却给人以淡淡地回味。这里或可发现智慧的启迪,或有幽默的讽刺。在他的笔下,似乎每个人物都是扭曲的,畸形的,带着某种极端的嗜好,这些嗜好是他们对日常无聊的宣泄,又是他们的精神食粮,他们借此以更有兴味地活着。比如这街上的人大多有饮朗姆酒的习惯;比如他们喜欢打板球,去娱乐场所;比如那个理发师对报纸里中奖游戏情有独钟,在一次一次被骗后,仍然一次次买彩票;又比如那个一不舒心就会以妻子、儿女发泄,将他们挨个揍个遍的家暴男人;无限痴迷于花炮的制造和燃放的花炮师;一次次将好车修坏,还乐此不疲的机械天才巴库……
还有那个疯子曼曼,更加变形,他身上有一连串的未解之谜,比如每次选举,他得到的选票总是正好三张,比如他有一口标准的英语口音,让他听起来像上流社会的绅士,比如他会花费整半天时间在地上描一个字的首字母……他有一条狗,他和狗相依为命,他利用狗屎去糟蹋别人的咖啡馆、泡在桶里的衣裤,他的这些举动看起来像个十足的疯子。在他的狗死后,他就更疯了,他想像着自己是救世主,将自己绑在十字架上,任凭人们将大石块扔在自己身上。
自称是诗人的华兹华斯,没有写出一首诗,那首最伟大的诗胎死腹中。可他却拥有诗人的情怀,他会在夜里看星星,在树下看蜜蜂,在港口看轮船。他有最美丽的爱情,却有着最悲惨的命运。
这些事听起来离奇、荒诞,像是黑色幽默,然而它们却在那个贫穷的街道上切切实实发生着。
人们对着这些事非但不取笑,反而觉得很合理。对于家暴,他们怂恿着男人去揍女人,或女人去揍男人,他们还将之编成卡里普索小调:
不时地把她们击倒,
不时地让她们趴下,
打青她们的眼睛,踢紫她们的膝盖,
然后,她们就会永远爱你。
乔治的女人被家暴死了,他们只是平静地议论。
疯子曼曼的反常行为,他们也没有劝阻,他们反倒支持他,配合他,共同上演了一场人间悲喜剧。
还有偷盗家具的木匠波普入狱,他们的态度不是去指责,而是更加崇拜他,他们觉得他是一条汉子。
“街上没有人因为波普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而感到遗憾,毕竟这种事大家都有可能去做。”这是作者对这种事的看法,也是所有米格尔街民对这件事的看法。他们认识到生活的无奈,自己的无力,对于同样处境的人也给予一种极宽厚的包容心。丑恶、愚昧、粗暴、无知、荒诞都在这里生长着,这里也有适宜这类事物生长的土壤,接纳并包容了它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66306/709d82fce0094525.jpeg)
泰特斯霍伊特也许是这条街上唯一体面的人。“这个男人生来就注定是国内地方街道委员会活跃而重要的成员。他是天生的导游,哲学家,可以和任何聆听他的人做朋友。”
可就是这个随身携带大部头书籍的人,教书时总被学生的问话噎住,他在自办学校的招牌也成为他的讽刺——一个获得函授教育的人,摇身一变,就变成中学校长。他曾唆教小奈保尔向《卫报》投了一封信,这封信不久就被赫然刊登在报纸上,又变成了他的一张炫目明片。相比于米格尔街上的其他人,泰特斯霍伊特似乎多了一层包裹,他似乎不像米格尔街上的人,却又实在是这个大街孕育的产物——他同样有着这个大街街民的荒谬特质。
所有这些情节,奈保尔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而同时,夹杂着哈特和其他人的点评。而这些点评一针见血,使原本平淡的情节,因此变得有味。
哈特是睿智的,他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能看透别人,却看不透自己,在最后,他和其他街民一样,逃脱不了自己的宿命——他因在牛奶里掺水被关进监狱,坐了三年牢。
米格尔街上的居民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悲剧的命运,死的死,走的走,想挣脱的挣脱不了,追求的东西总会化为泡影,然而这一切都不影响这些居民的生活。他们总有方法让自己坦然地活下去。
当伊莱亚斯一次次考试失败,只能委曲求全驾起蓝色马车当个清洁工时,他还是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固执地认为,那是他的运气不好。当他看到作者在考试中通过了二等奖,顺利地成为海关管理员时,他跑到他家门口大喊:“贿赂,贿赂。你们就知道贿赂。”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阿Q的形象,也看到了一头将头埋进沙里的鸵鸟。
理发师一次次受骗也挡不住他再一次尝试发财的梦想,尽管他那么惧怕别人的嘲笑,连直面开奖结果的勇气都没有,但在他心里他仍然心存希望——有朝一日会飞来横财。这个发财的梦想,现在已不是他所要求的结果,而成为他存在的方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66306/d1a5949a68c0465b.jpeg)
诗人华兹华斯的爱情破灭了,他将自己寄托于写诗中;曼曼的狗死了,失去了精神寄托,他就把自己想像成为像耶稣一样的救世主;大脚比佛其实是最胆怯的人,他害怕别人看到他的胆怯,偏要装模作样,故作强悍,这是他活下去的理由——尽管这是个一戳即破的谎言,可是谁也不去戳破它;机械天才巴库永远不承认自己的瞎折腾,鼓捣汽车零件是他永恒的主题,只不过失败时,他会时不时地念诵几遍《罗摩衍那》。
所以尽管苦难,尽管失败,尽管贫穷,这些小丑似的人物仍然好好地活在这条大街上,像原野上的野草一样生机勃勃。在这里,仍然是一个大千世界,在这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哲学家、诗人、木匠、懦夫、工程师,或者仅仅是为爱献身的理想主义者。这里什么样的事都可能发生,偷盗、讥笑、家暴、受骗、出轨,和外边的人一样,也和外边的人不一样。
即使他们死了,他们会有一大群子女继承他们的生活方式。
即使他们离开了,也会有一大拨原在别处的大街街民填补进来。
这里永远是繁荣的,像荒原上的野草一样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