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你改变孩子总是不成功

为什么你改变孩子总是不成功

作者: 觉知的行走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1:41 被阅读0次

    话说,做父母的总是为孩子操碎了心,大到孩子工作选择、婚姻,小到日常生活琐事,但孩子不认账的比比皆是。

    有一位妈妈,她的儿子五岁,让她最犯愁的是,冬天的时候孩子总是穿袜子但不穿鞋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一会儿袜子就湿了,但孩子会坚持穿着一天的湿冷的袜子而拒绝换下来。无论这位妈妈怎么劝孩子,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另一位孩子的妈妈,她的女儿今年高一,她觉得女儿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是在晚上十点多洗头,女儿头发又多又长,洗完以后就很难干。妈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认为,女儿这么晚洗头发会导致头皮受风,以后容易落下很多女人病。出于女儿健康的角度,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女儿早点洗头发,但女儿就是不听,觉得她的话太唠叨,妈妈为此焦虑不已。

    在生活中父母们遇到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到处都是,而每每去干预孩子的行为,孩子总是很难改变。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从心理学家詹姆斯.普罗切斯卡提供的改变准备度模型里,我们也许能知晓孩子为什么没有改变行动的原因。根据普罗切斯卡的描述,人的改变要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思考前期:对问题无觉察,而且漠不关心。

    思考期:对问题有觉察,并考虑改变。

    准备期:开始探索改变的可能性(寻找资源,考察资源的易得性和费用等等)。

    行动期:采取改变行为。

    保持期:努力保持改变的成果。

    结束期:新的行为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为什么说了千万遍,还是不改?从普罗切斯卡的改变准备度模型里,我们可能需要思考,孩子的行为改变是处在什么样的准备度水平里。

    我问那个晚上很晚才洗头发的孩子的妈妈:“你女儿有没有因为晚上洗头发而生过病?”妈妈说并没有。也是就是说,孩子对于问题并没有觉察,并不觉得晚上很晚洗头发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任何后果。通常来讲,如果一个人的改变准备度是在思考前期,他是很难会改变的。

    “可是她应该知道如果她总是坚持这样的习惯,以后当她知道后果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身体就已经变差了!”这位妈妈觉得自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改变女儿。

    实际上这位妈妈说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父母总觉得孩子有一些习惯是不好的,担心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后果,甚至将可能的产生的后果灾难化。当焦虑的父母努力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孩子的时候,就会遭遇重重障碍,带来亲子关系的冲突。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并没有觉得那个行为是一定要改变的。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我们吃过盐的比孩子吃过饭要多,我们要避免孩子去走一些没必要的弯路。在我们要改变孩子之前,我们一定要问自己,你所认为的灾难化的后果一定会变成真的吗?会不会仅仅是一种担心?

    如果我们真的要去改变孩子的某种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评估孩子的改变准备度。根据普罗切斯卡的改变准备度模型,评估孩子是否有改变的意愿度,再看看他处于什么样的准备度水平。如果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即孩子他仅仅处于思考前期,那么这个时候贸然要求孩子改变是很困难的。

    第二,提升孩子的改变准备度。如果你觉得孩子确实需要改变,但他却没有意识到,那么你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提升他的意识水平。父母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唠叨”,我们以为天天在孩子耳朵边说,他就一定会改变,而现状却是他把你的话都当做了耳边风。

    一些父母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一位妈妈为了不让三岁的孩子养成晚上吃糖的习惯,她提前买了相关的绘本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吃糖可能的后果,孩子自己能认识到,也就不再继续吃糖了。还有一位家长,面对孩子早恋的问题,她以自己亲身经历分享了当年她的早恋故事以及切身体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一位爸爸,面对要减肥的女儿,不仅帮助她设定了跑步计划,还在第一个月里坚持天天跟女儿一起跑,帮助女儿把跑步计划执行下去……

    第三,始终保持温柔的坚定。无论如何,行为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他觉得有不舒服的地方,那么作为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支持,始终用温柔而又坚定的态度,鼓励孩子继续前行。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无论如何,谨记关系大于一切,孩子会因你而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改变孩子总是不成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m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