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周末的时候因为天气太热不便外出,遂点了淘宝外卖。在接收外卖的时候,我总觉得来人有些眼熟,经过一番回忆,我才记起此人之前是在这附近跑摩的的。
由于我住的地方离地铁站仅有1.5公里,所以普通意义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这里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晚上9点以后,大部分公交车都已经停运,对这类资源的需求就显得更为迫切。
但事实是,由于共享单车以及政府城市单车的大量普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服务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摩的的需求被无限压缩掉了。
尤其是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地铁站附近共享单车的数量几乎可以用庞大来形容,在那里,我很少能看到几年前摩的攒动的景象。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被分流出去的资源,又被美团和淘宝这样的外卖业务吸纳进来,甚至还有极少数进入了快递行业。
但非常不同的是,这些新兴业务并不像之前的摩的生意一样轻松且自在,业务员必须要不停接单和不停送货,遇到不能按时送达的外卖和快递,还可能收到投诉甚至罚款。
总之,像摩的业务那样轻松且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但是,依旧还是有一群人愿意相信还有机会,还是会有人再坚持下去,由于每一天的变化都是微不足道,所以总有人觉得只要没走到无路可走,就一定能够再走下去。
02
和菜头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讲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时期的一些故事。
由于受到改革开放后外来经济的冲击,许多国有企业都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那个还是子承父业的年代,要一个企业的员工全部失业下岗,根本就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情。
所以,员工和企业便开始了各种挣扎,妄图使自己在这样的体制中再存续久一些,或者这个体制再度活过来。
然而事实是,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挣扎,结果都是相同的。更为讽刺的是,那些最后才接受事实的人发现,市场上所有他们能想得到的生意和维持生计的道路都被先他们之前走出体制的人挤满了。
也就是说,越是晚死亡的企业,其员工越是需要在夹缝中谋求生存。
这让人想起去年电视里报道的宝钢下岗职工生存困境问题。节目里,很多员工十分伤心,不仅是因为情感上的眷恋,更是对自己往后困难生活的担忧。
而另一方面,一名员工已经开始踏上新的道路,他从零开始学习法律知识,希望转职成为一名律师,这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来说,确实有些困难。
节目的最后,这名“助理律师”依旧没有接到委托案件,他还在奔波,与此相对的,是那些坐在家中的窗边,仍然泪流满面地不相信这是事实的人。
03
东莞在经历了全面扫黄的洗礼后,除酒店业务大幅缩水外,周边的服务行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一次打车回家的路上,我们和司机聊起扫黄前后出租车生意的经营状况,司机饶有兴致地和我们讲了许多。
在扫黄之前,每晚12点以后,司机们便相拥地将出租车停靠在酒店周围,并自发地按顺序排好队伍,每个从酒店出来的乘客都由排在最前面的一辆出租车接走,遇到有想要乘坐其他出租车的乘客,为了不扰乱秩序,被选到的出租车司机还要故意抬高价格,使乘客只能选择第一辆出租车乘坐。
“那时候赚钱,既快乐又快速,一晚上好几千。”
司机有些激动地告诉我们。
然而事情到扫黄以后就发生巨大变化了,很多酒店倒闭,继续运营的酒店也不见人头攒动,司机的收入也大幅缩水,不过这还只是开始。
后来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逐渐兴起,一时间成为出租车司机们的首要敌人。
从一开始的被列入非法运营和出租车司机集体罢工的抵制,似乎共享打车之路就要走到尽头。
然而市场从不会因为偏爱某个集体或因某一群人的意志为转移,剧情峰回路转,滴滴打车居然就合法化了。
如今,像那些停在酒店门口靠哄抬价格和结成一片的出租车司机突然就消失了,他们转而和那些滴滴打车的司机一样服务周到和热情,且很少能看到漫天要价的情形。
04
人们常常会很矛盾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希望他每天都不一样,又希望他每天都一样。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他的好处在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乐,人与人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变得越来越小,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通畅,信息也更加透明,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有人将百米甚至千米之外的美食送到你手中。
可是让人不能接受的也正在这里,基因的改变总是以万年为单位去衡量的,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人的性格和习惯似乎也是被刻到骨子里的痕迹。
但这个世界却变化得越来越快,刚拿到一部手机,没几个月似乎就要过时了,昨天的新闻今天居然就淹没在巨大的信息洪水中,选一个看似热门的专业,还没毕业就已经要被社会淘汰掉。
所有这些矛盾最终都被整合成一种畸形的愿望,即让时代改变我们想改变的,维持我们要维持的。
可事实又怎能如此呢?所以焦虑和不安便从此衍生出来,它的源动力则是一个巨大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让人想要抓住某个东西,就像在汹涌的波涛中抓住船的桅杆。
可桅杆是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的,因为船漂浮在波涛中,桅杆只在船上。
05
一位科幻作家曾这样解释道:人总是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这个世界从自己从自己出生前就是这个样子,并且它一直都会是这个样子。比如向100年前的人解释现代科技,他一定会觉得你是疯子。即使是向30年前的人描述现在的生活,他们也会觉得你这人满嘴的不靠谱。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和《海底两万里》时,总是很疑惑,为什么这也算是科幻小说,它明明写的就是人们今天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啊!
可能这就是人的通病,就像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坚信江山会被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地统治着,即使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权力更迭,这种迷恋依旧存续在人的观念里。
《基业长青》历经三十多年热度不减,除作者对企业生存的精准洞见外,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对永恒的执着追求,但真的有永恒的密码吗?书中的很多“长青”企业居然就消失了。
可能正如刘润所言,根本就没有永恒的基业,而只有永远的趋势。人之所以得以存续,组织之所以还能走下去,完全是因为趋势使然。
在趋势之上,连猪都可能飞起来,但逆势而为,即使是孙悟空,依旧要被压倒在五指山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