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盛夏,赴一场全课程的盛宴

盛夏,赴一场全课程的盛宴

作者: 宁波赫德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23:03 被阅读0次


        窗外,蝉声阵阵,艳阳高照;室内,笑声朗朗,笑语盈盈。报告厅内的老师时而眉头紧锁做思考状,时而飞快记录,时而围成一个圈,又唱又跳。在这盛夏的一周内,来自全国的全课程老师不远千里,共同赴一场盛宴,而我们作为其中一员,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

        盐溶于水,不见其宗,满锅皆咸。全课程的第一天培训,全课程的总设计师-李振村村长高屋建瓴地为我们解读了什么是全课程,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全课程的全,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村长提到全课程的全包含全人、全息、全认知、全语言、全结构、全教室、全阅读等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长分享的全息想法,村长提到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篇课文、都是瞭望广大世界的窗口,这句话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小时候的语文课文,印象最深的竟是老师让我们不断地抄写词语,不断地背诵课文,却忽视了这些仅仅是知识点而已。我们习惯性地把孩子当成是孩子,却忘记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远远超过我们。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想起村长的这句话,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在他们的心里播下好奇、求知欲、探索的种子。

        接下来几天各位全课程专家和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分享,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汲取着全课程教学的营养。常丽华老师、韩晓芸老师对于孩子阅读课程的设计,这些分享瞬间打开了思路,从未想到,阅读课可以以一种这么有趣、有意思的方式呈现,如果我是他们的学生,我定会爱上阅读。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班级图书馆、每日阅读记录、阅读小火车、阅读存折、阅读庆典等等,这些实操性的方法让我们瞬间就找到了方向——让阅读成为教室的常态,让孩子自发地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接下来的两天,程斌红老师和韩晓芸老师对每一本读本的每个单元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重难点讲解,这对我们新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在分享中,老师们为我们模拟了上课的场景片段,非常直观,可操作性,一下子把我们的思路打开了。

        每天下午的合作备课环节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可以把上午从专家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的备课当中来,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成果比较粗糙,但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断有思维碰撞的火花。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老师各抒己见,提供不同的上课创意,是特别有意思的体验。

        培训第四天两位北京赫德老师课堂管理的分享,也给我们的班级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特别是张老师提到的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让我思索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多跟家长沟通,我们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协助者。晓芸老师是一个非常细致,又擅于思考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里设置了生气角、安全观察员角色、题字的权力、吃点心的时候进行每日总结等做法,都给了我们启发,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正像程老师说的——教育无他,唯有用心。

        这几天,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仪式感,究竟全课程怎么营造有仪式感的课堂呢?就拿晨诵课程来说,每天的早上常老师和程老师都会带领我们全身心地感受晨诵课程。我们和学生一样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手拉手,围成一个晨圈,吟唱开启诗开启美好的一天,用声音和动作诠释每一首儿歌和儿童诗,各个感官的开动,仿佛都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仅仅二十分钟的体验,让我们作为学生已然是心怀感恩。

        戏剧工作坊的王一欧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加上这个充满生命魅力的专业,让王老师拥有一股恬静,淡雅的气质,温柔而坚定。一欧老师带领我们的现场互动感,肢体的合作,头脑的风暴,和谐而美好。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种新的层面认识。 语言是一种自我表达,如果学生不能拿它用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它就是僵化的,是死的。而戏剧就为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给到了每个生命去舒展和自由表达的土壤,它让我们去积极思考,去和别人沟通交流,去和别人真诚合作,我相信在语文课堂上一定会有很多火花产生。

        短短几日,从阅读、音乐、绘本、舞蹈,戏剧,一场又一场的活动再一次充分诠释了第一天村长所说的全课程的“全”。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是最有力量的,那一刻我们会忘了自己是一个严谨的高要求的学术知识传递者,而是一股能量的传递者。全课程,“全”这个理念,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感谢所有的相遇,愿内化为自己的能量,陪伴孩子的成长。

        宁波赫德 郑璐、王丹、王晓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夏,赴一场全课程的盛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px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