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网课老师和我们谈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学生初入职场,就业该如何定位!听完让如今作为大三的我有些许慌了……
今年学校2016级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疫情影响,在毕业和就业方面都不顺利,老师对我们说这个影响是有连锁反应的,会持续影响我们明年的毕业就业,所以劝我们不要认为事不关己,要有点危机意识。
我不知道老师这么说是夸大恐吓我们,还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确实是那么回事,现在本科生毕业找工作本来就有些困难,再加上疫情原因,可能只会难上加难吧。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模样,大多都是美好充实的,但今天听老师一席话,竟生出被现实逼迫就范的感触,也许就业这件事,真的没那么容易!
其实找工作难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用人单位想用最低的成本寻求最合适的人才,而就业者想要用最低的投入来获得最合适的工作。这是当下一个极端的矛盾问题。
供大于求,企业更加刁钻且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都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场博弈。这场博弈一般会有三种结果:
1、正和结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条件与愿望相互契合,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就是一个双赢结果。
2、零和结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只有一方达到了目的,另一方愿望落空,即只实现了单赢。
3、负和结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谁也没有达到目的,甚至因此造成了损失,即双输结果。
我们毕业找工作当然是希望获得第一种结果,但那种可能性很小,可遇而不可求,现实中很多人面临的一般都是第二种结果,且往往赢的是用人单位。
当下的我们除了年轻和可塑,没有任何的议价权,如果用人单位看到的是你未来的发展空间,那么就很有可能会达到第一种结果,但现实更多的是用人单位更注重当下你能给它带来什么。
没有议价权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很难找到工作?或者是找基础性低薪工作?在现实中是这样的,我们毕业后首先想的应该是生存问题,在初次就业过程中过度挑剔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打磨,不断积累社会工作经验,才能不断给我们增加议价筹码。
当然不挑剔也不是指毫无要求和原则,这里所说的初期不挑剔是指不去追求理想化的结果,不要设置超越本人能力的过高就业标准。在理性的前提下,认真挑选初始职业是必须的。
未来就业形势对于我们来说挺严峻的,可是作为还在学校安逸摇篮里的我们,也没有办法提高社会实践经验,在校的我们只能通过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多学习多了解,努力让自己变得比同龄人更优秀一些,才能在以后就业形势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吧!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PS一则职业选择小故事:老师最后问我们:一个城乡结合部(偏在乡村)有一个事业单位招你入职,给你相应的职称和未来学习培训,但薪资是同类工作者平均值还少1000;另一个是市区世界500强公司,只说薪资会给你高于同行业平均值1500元,其他学习培训以及职称都没有,你会怎么选?)
我心里想选的是世界500强公司,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感兴趣的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