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总是猪
特立独行,应是相对于设置而言的。毕竟,对生活做出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本性。人不仅设置动物,而且设置自己。除了王小波年轻时候的“猪兄”,因为40岁的他,还没有见过谁敢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他到看到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相反,我到看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人为什么要登山?诗意的回答是“因为山峰在那里”。对于我来说,登山还是有期望的,虽然我从没登过。但我相信这又会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因为危险,劳累,没有价值。于是我联想到了西西弗斯的巨石,虽然他只不过是出于必须才不得不如此地重复,但他已经被诸神改变了欲求,即他被注入了一种不合逻辑但却强有力的冲动。那么,我们一般会认为西西弗斯是受惩罚的,可是他的欲望是被设置的,那他的生存境况看起来就非常合乎快乐标准。如果快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那么难以想象,还有什么生命比他更加幸福。
人总是尽量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的现象称作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减熵。王小波把立志写作当做减熵,那么我心向哲学肯定也是减熵。文学创作、写小说这类是风雅而耗时久的工程,一个把文学当做生命的人,会出于责任来做这件事情并心有所安慰。他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论证一个学说,但对家人的责任呢?严肃,却往往意味着凑合,而往往连凑合都要不上吧。特立独行之辈,谈到了儿女,好像也不太特立独行了。乃至人类文明的存在发展就是个减熵的过程,个体的行为依旧无法解释。比如我立志成为一个哲学家,但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有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吧。
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我看到此处仔细想了为什么王小波要把坏放在前面,好放在后面,评判文学,不应光靠看,而更应该读、听。在《我的师承》一文中,王小波引出他的两位心中的宗师,虽从未谋面,而时间又过去好久,但是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学习的范本。他无不谦虚地说,他写出这些不是因为他的书已经写得很好了,而是因为,如果他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对年轻人是不公平的。年轻人需要从内心深处了解文学好坏的标准。没有知识的人更容易犯错误,但有艺术修养的人容易满足。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要知道最好的就够了。我看的书不多,看了,也没用上多少,所以和王小波一样,为了知道的这些,感谢。
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小说的艺术,也包括写小说的人。王小波:如果没有现代小说,托尔斯泰并不能让我保持阅读的习惯。现代名篇总是包含极多信息,而且极端精美,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写小说的人害怕。昆德拉道:不懂开心的人不会懂得任何小说艺术,除了懂得开心,还要懂得更多,才能懂得小说的艺术。但若连开心都不懂,那就只能把小说读糟蹋了。把道理讲好并不是长处,甚至是一种劣根性。想想一个人锐利的批判小说的文笔,并对内容感到极端的不适,那么他本身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为他没有宽容。看小说的要想开心,并体会到艺术性,首先要能够欣赏虚构,并且能够宽容虚构的东西。套昆德拉的话说,只喜欢看杂文,看评论,看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门艺术的。
以上是王先生对小说文学艺术的看法,可见,无论是为什么那样做,多少人已经那样做并做的怎么样,怎么理解文学本身,看小说的人和写小说的人,都是这样,特立独行。当然猪总是猪,猪是蠢笨的,但也总可以特立独行。为了我们想知道的那些,为了我们已经知道的那些,以及未来不应该被设置的那些,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