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32)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32)

作者: 雅涵悠筱 | 来源:发表于2022-02-06 10:27 被阅读0次

  德国学者海瑞格随一位禅师习禅,在那里他学了三年的箭术。师父总是告诉他"很好,你表现得不错,但是还不够。"等到海瑞格本身成了箭术的大师级人物,他的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但是师父依然对他说那一句:"你做得很好,但是还不够。"我的命中率已经是百发百中了!"海瑞格说。"那您还要我怎么样?我如何能更进一步?我的精准度已达满分,再高的期望怎么可能?"


  据说禅师这样回答:"我所关心的不是你的箭术或是你的精准度,我关心的是你,你已经是个完美无缺的专家,可是当箭离开弓的那一刻,你并没有觉知到自己,所以一切都枉费了!我不在乎箭是否射中红心,我在乎的是你!当你弓上的箭发出去时,你的意识也要跟着发出去,就算你没有射中箭靶也不要紧,但是你不能没射中内在的箭靶,你一直都做不到这一点。你是零失误的专家没错,但你是个模仿者。"不过,要对一个西方或现代人的头脑--现代人的头脑都是西化的说明这样一件事并不容易,那样的头脑听不进这些事,射箭请求的是命中率。


  海瑞格日渐感到挫折,有一天,他说:"我要走了,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当你的目标对准某件事时,你的意识会放在标的上,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神箭手,你必须忘记自己,只牢牢盯着目标不放,忘掉其他一切的事情,只剩目标在那里。"可是禅师不断敦促海瑞格要在里面创造另一个目标,这支箭必须有两头:对准外面的目标,还有不断指向内在的"自己"。


  海瑞格说:我现在要走了,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您所指示的条件我无法办到。"在离开的那一天,他去向师父辞行,刚好有另一个人正在接受师父的指导,他看到师父正举箭瞄准目标。他坐在一旁等候,那是他第一次从旁见到师父的教学。他只坐在那里,等师父一结束课程,他就要跟师父告别,然后动身离开。


  不过在那时候,当师父正举箭对着目标时,他开始注意到师父这个人,以及他的双向意识。有三年的时间,海瑞格只跟师父一个人在学射箭,不过他比较专注在自己的精进上,未曾真正看这位教他的人、看见他在做的事。这是他第一次看着师父,顿时,他明白了师父所说的话,于是自然而然地走向师父,毫无勉强造作,从他手中接下弓箭,瞄准目标,射出弓箭。师父看了之后说:"好极了!你终于办到了,我很高兴。"


  他做了什么?他第一次归于自己的中心,目标在那里,而他也"在"那里。所以说,不管你手头上正在进行什么事,不需要去射箭,不管你做什么,甚至只是坐着,让你坐着时的意识是双向的。记得外面发生的事,也要记得是谁在里面。

相关文章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32)

    德国学者海瑞格随一位禅师习禅,在那里他学了三年的箭术。师父总是告诉他"很好,你表现得不错,但是还不够。"等到海瑞格...

  • 无题

    对轮回多一分了解, 就对他人多一份慈悲, 对无常多一分了解, 就对他人少一份依赖, 对因果多一分了解, 就对事情少...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70)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以为是你在生气,还为自己找到合理的说辞,说是情况使你不得不如此:"我不得不生气,不然小孩子会变坏...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43)

    从核心出发却是迥然不同的风貌:你的行动来自你的核心,于是你不再当附属品,从此拥有你的自主性。有一回,佛陀行经一个村...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50)

    试试看做这个实验:将你所有过去的一切与自己完全切断,将记忆腾清,就当作你不知道你父母是谁,你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信...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51)

    观照代表着离开语言,离开文字,离开头脑。观照代表着没有头脑;没有思虑的境界。所以去试试看!这是一段漫长的努力,而且...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61)

    头脑没有什么不对,念头也没什么不对,任何错的事情都只是表面的,因为那时候的你不知道整体是什么,只为了局部以及片面的...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60)

    归于意识的中心就是对头脑的主宰。所以用不着去"控制头脑",语言会对人产生误导,没有人能控制得了头脑,那些想试着这么...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65)

    对头脑用强迫性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对头脑不要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要怀着爱心,以深深的敬意对待它,它就会自行开始发生变化...

  • 一份对生命的了解(66)

    头脑是桥梁,一座连接身体与灵魂的桥梁,它介于世界与神的中间,别让它受伤害!曾有许多人试图以瑜伽的方式损害头脑,那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份对生命的了解(3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ru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