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最近向我倾诉她的苦恼,她一方面感到男朋友毫无征兆的决定给她带来很大经济压力,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有责任赚更多的钱去满足男朋友过高的消费需求。虽然他们常常吵架,但彼此多年来都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每一次争吵均以她损失更多钱财终止(她男朋友无工作)。她并非收入不高而攒不下钱,而是所有的积累都消耗在男朋友冲动易变的性格上。她为此深感失望又无能为力。
我问她为什么总能容忍男朋友只顾发泄情绪而不考虑后果的做法?她说她不能不管他,他真的很需要我。于是她继续为男朋友的任性奔波操劳,男朋友在她长久的庇护下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从未体会过她为此付上的代价。
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她应该属于付出型的人格。付出型人格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关,拥有这类人格的人小时候往往很少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并发现只有当自己顺服乖巧时才能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赞赏。长大成人后,他们继续沿用了孩提时代的思维模式,认为只要不断满足对方需求就能得到更多的爱,但对方往往不能按照他的期待做出回报,他的控制欲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则难免会引发争执。因为具有付出型人格的人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会更依赖于外在关系,希望能从别人身上得到肯定,那么注定要比普通人在感情方面付出更多代价。如果刚好遇到一个自私的伴侣,付出型人格还很有可能被其利用。比如某位明星对妻子好得无以复加,而妻子则跟别人有婚外情。
我无意中发现我先生也有轻微的付出型人格,因为他父母总以学习成绩做为奖惩的依据,让他的价值认定体系是基于客观的产出而不是他本身的价值,因此他总是努力做到最好去满足别人的需求,害怕因做的不好而失去别人的肯定。最后的结果是他每天活的很疲于奔命,因为要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是不现实的。在买车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我不需要买车,因为我不需要从别人的艳羡中得到肯定,我在上帝眼中已是无价之宝。但我先生需要,因为社会是按照他财富多少来评价他,开什么样的车是他的身份标识,父母也希望他买车,因此他会为了追求更高的评价而购买超过自身承受范围的车。以小见大,他为了满足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注定要比我付出更多艰辛和汗水。相反,我又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很少考虑别人的眼光,只管自己开着舒服,所以长年开微公交穿梭在城市间也乐此不疲。虽然很多人建议我买一辆好车,但是我已习惯了可以随意停车不用担心刮擦的方便,不想为了面子牺牲自己的舒适。
我们都是有性格上有缺陷的人,愿上帝更新我们的心,让先生的安全感来源于上帝的爱,而不是基于别人的肯定;我也能践行爱人如己的道,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