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进城热。正如所说“现在待凡有点钱(土话,稍微有点钱的意思),就往县里买房。”“住家好,也都不往家里投资了”
的确如此,虽然房价飞涨,可还是买房热。借着这股趋势,有人便开始了“炒房”。可见住在县城的魅力之大。
的确,住在县里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
在城里,即便是对面住着的邻居也可能是几十年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了在村里,东家串西家,一堆人茶余饭后站在街里,聚成堆闲聊,八卦的那份自在和惬意,不过这样也少了很多闲话和社会舆论的烦恼。
在城里满是钢筋水泥的地方,几乎不存在东家长西家短的困扰,倒落了个清净。偶尔老人带着孩子出来玩,也只能去游乐场,超市,商场里兜兜转转,花不花钱不重要,反正这些去的地方都是冬暖夏凉,还在家省了空调费呢。只是偶尔会在路上,或者小区里,遇见其他带孩子的,也最多是客套几句,交流一下育儿经。
想必喜欢清净,尤其不喜欢被人说三道四,独善其身的人应该是很喜欢城里这样的人文环境的。
村里的生活节奏很慢,也很悠闲,虽然现在工业日益繁荣,解决了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没有了那么多的剩余劳动力,但是说的难听点,还有一些无业游民,所以村里才会有那么多在大街上站着三五成群,侃着大山的闲人,老远看见你来,可能就开始盯着你看,等你走远了,就又开始目送你离开,尔后身后就是一群七嘴八舌的讨论。或许在有些文化人看来,这是不礼貌和不尊重的。
乡村和城市好在大部分人还是积极向上的,有些人为了孩子上学,专门在县里租个房子培养孩子。的确,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在城里长大比较好,不管是社会文化,还是生活习惯,还有整体的思想水平,城市都比乡村进步。
不过,村里,自然风光好,有个自家的院子,种一些果树,一些菜地,天然无公害,自己做的饭,吃着也“入作”(方言,就是惬意自在的意思)
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二十多年,从开始来城里念书,就能慢慢感受到城乡文化的差异。毕业后,还是回归到了乡镇,接着感受我们农村的田园风光,有时候下班路上也觉得好不惬意。
并且现在乡镇文化建设也是越来越好,走在大马路上,路两边几乎都是绿植和企业,想起来自己刚毕业时候,对于“沦落”为乡村教师特别失落,依然记得自己当时内心的挣扎和抗拒,还有自己走在上班路上的不甘和失望,甚至可以说是绝望。
现在想起来或许可笑,可是自己当时内心的确是严力抗拒的。
令人可悲,或者说可喜的是,自己现在竟然喜欢上了这样的位置,不接受文化里落后的一面,努力保持自我,不被不好的习惯,文化所同化,同时享受乡村生活的安逸,才是最好的态度选择,也是明智的。
后记:写的太乱,词不达意,不在状态,有空了再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