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岛游记

青岛游记

作者: 妙门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8-20 08:35 被阅读0次

    历史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一个城市曾经被侵略者无情地占领过,但侵略者留下的遗迹,在若干年后,反成了这个地方的城市名片。而由这个城市自己发展出来的新区,却没有丝毫特色——一个缩小版的上海,拼几个海滩上去了事。

    青岛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青岛的精华,我以为,全在市南区,海洋大学四周的那片地带。

    与上海、北京等在平原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青岛的市南区就是建在高低起伏的山地上的,很多地方甚至还挺陡峭。打开高德地图,软件告诉你直线距离是400米,可那是两点的水平距离,你可能得喘着气,手掌顶着膝盖,一步一抬头地走上480米甚至更远,因为,整条马路,就是30度角倾斜的。与之相应的,整个市南区,几乎没有方方正正的街区,房子、街道,都得随着山体的高低变向,蜿蜒曲折而来。在公路两侧,随时随处可见一条幽暗的青石板路,拉着你的目光,下降到15分钟前你刚刚攀爬过的那条马路边上。

    不知道是适应了这种地形,还是有某种文化惯性的作用,德国人在这里建造的房子,都有一种深沉静穆的意蕴——这里总是透着一种并不欢迎你来窥探的开放性。

    几乎所有有年头的房子,都有一圈外墙,将外人隔档在外,墙体通常是由原色或者浅灰色,偶尔也见深红色的巨大石块层层垒砌而成。进了围墙,还不能马上看到房门,总还有一条棕红的砖石路或者石板路,用那种累人的坡度上升或俯冲到很深的内部,同时也拒绝着外来者的进入。房子也总有一个半人高的台基,门前的两侧于是就能垒起两道楼梯,岁月磨平了所有的台阶,然后继续在上面雕琢出裂纹、坑洞,以供野草和青苔在这里滋生。

    梁实秋故居

    围墙里安静得好像没有人一样,尽管可以看到晾晒的衣服,我还两次听到有人在练习莫扎特的奏鸣曲,但我还是感觉,这儿,应该只有我这一个游客。

    我走过的洪深、沈从文故居,就都是这种格调。

    门是开着的,我可以进去,也可以踩着野草,几乎得手脚并用地爬上台阶,然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也都是有常住居民的。

    名人故居有居民?是的,梁实秋故居的李先生就告诉我,这些地方现在都是私人住宅,产权是国家的,他拥有使用权,也有经营权,居民可以自己收集名人的图片资料和历史遗存,布置展区,接待游客,——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任由外面的“某某故居”的牌子挂在那里。像他那样,确实地收集了一些梁实秋的照片、书籍,并且尽力去布置的,很少。

    我理解了,居民么,当然不喜欢旅游者之纷纷。

    德国人建设了青岛、中国人发展了青岛,这种异样地结合的结果是:你可以来,但请你最好不要来。整个市南区的建筑,就好像在山坡上蹲踞着的一个个入定的山石巨人,用一种并没有攻击性但绝不友善的严肃来拒绝打扰。

    青岛啊,它就成了这样的一个城市。

    关注公众号,还有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岛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wd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