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如支原体、腺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如何治疗?2023年儿童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指出,针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首选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同时,可采用退热药、止咳化痰药等药物来缓解患儿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塑形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应尽早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通俗来讲,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就是“洗肺”,通过支气管镜向病变部位内注入生理盐水并进行抽吸,收集支气管分泌物及清除填充于肺泡内的物质,进行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菌,可以有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进而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天数。
如何避免“大叶性肺炎”?
目前,大叶性肺炎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所以要做到:
1、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3、保持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温馨提示
最后,提醒大家,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少聚集、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同时,也要注意居家清洁与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