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修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完善自我,别人不了解自己,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根本不用担心什么,而“不知人”问题很严重。
这里的不知人,并不是说不认识某个人,而是说我们对某人的人品、志趣、见识等了解得不够准确,对其人的性格、情感、才干了解不够全面。也即是说,对人的认识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把事情托给其人,不但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
赵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廉颇率赵军在长平阻击秦军。之后不久,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罢免廉颇,启用赵括为将。由于对赵括才干缺乏准确认识,结果导致长平惨败,40 万大军被葬送。
春申君名黄歇,因深受楚王信任,担任楚相。当时,有个奸诈的赵国人名叫李园,投到春申君门下,并骗取了春申君的信任。他先把妹妹献给春申君,待妹妹怀孕后又教唆春申君把妹妹献给膝下无子的楚王。他的妹妹果然生下太子,他也因此赢得楚王的信任,得以参与朝政。李园得志之后,生怕自己的丑行被春申君公开,便豢养死士,准备杀了春申君。楚王病重之机,门人朱英提醒春申君,李园将有阴谋。因为对李园的品行缺乏正确认识,春申君并未把朱英的警告放在心上。不久,楚王病危,召春申君议事,李园在宫门设下埋伏,杀害了春申君。
不知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上面所述,把无能者当成干才,把坏人当成好人,遭受不可挽回巨大损失。第二种情况则是把好人当成坏人,把才能卓著之人当做庸人,如此同样会造成恶果。比如赵王,把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看成胆小鬼,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后果我们都知道了。明朝末年,后金大军对中原虎视眈眈。明军督师袁崇焕智勇双全、忠肝义胆,率兵驻守宁远,使后金军无法施展。可悲的是,有眼无珠的崇祯皇帝竞把袁崇焕当做奸细,凌迟处死。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最终为明朝招来灭亡之祸。
不了解他人是正直还是邪恶,不知道孰是孰非,后果十分可怕。所以,孔子强调“患不知人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