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芥末微报合作了一个项目,她们出了一篇文章《如果当年高考,多考20分就好了》。她们撰稿编辑好会抓大众心理呀。
这应该是所有不只参加过高考,包括参加会考、中考的人都会想的:现在的如意与不如意,在当年多努力一点,多得些分数,人生的境遇是不是就不一样。
过了这么多年,当年的那场高考,仍然给了很多人不少企盼。
就像我有时会跟闺蜜提及,如果不是我五年级的时候考了全区第五惊呆了我妈,她立马把我送进了城里读书,我可能像我当时的很多玩伴一样,初中毕业就结婚了。
图片源自网络去年的这几日,我小姨家的小妹经历了高考,小弟经历了中考,小妹对考上的学校不满意,小弟打算去学技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被放在一个帮忙抉择的位置。
我当然支持小妹的决定,如果她坚定要去补习一年。
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如果当年我高考去了北京的某个名校,我现在应该在一个更好的公司。而小弟,我希望我姨夫能动用他的关系让我表弟可以上高中,即使是当地最差的高中。在外面闯荡久了,见过不少事,和不少人聊了不少天,开阔了不少眼界,我越发觉得,这个时代,大学是对一个人的基础教育。
我的姨夫说,上学没什么用,就去学技术吧,现在大学生都在给初中生打工。
我震惊于“上学无用论”“差生逆袭论”对我父辈的影响这么深,那些被媒体和大众过分宣传的个例被普世化。
我当时特别想把我姨夫jue回去,“你能从你的身边找到这种例子吗,有的话,有几例,是普遍还是个例?”
话到嘴边又没出口,毕竟我也很喜欢这种例子,那些充满悬念的故事让我们这些活在漩涡里的人相信,生活是充满未知和奇迹的。
很多人说,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场考试,人生重要的是快乐。
是的,高考只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而且并不是历届学子奋斗的最后一次考试,那些获得解放的学子之后的人生还会经历无数次的考试,如托福、公务员考试、职业面试……
但相比这些考试,高考如同一个门槛影响着你以后的考试,通过高考进入哪所大学检验着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决定着你跟哪些人接触,享受什么样的资源。在名校里,可以接触各行业里优秀的讲师,参与各种数不清的论坛,听各领域精英的讲座,有进入国际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轻松获得名额去国外留学……
这是一条从小城市出来的人摆脱原生家庭、融入新鲜同时未知世界的一条捷径。
在这条路上 ,我这个乡下姑娘跟我们班其他通过花钱拼爹进入重点班的城市女孩平等的站在一条线上,并通过穿越这条线走到了她们前面,通过这条路走出来的大多数,我们在体面的公司里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更有很多杰出的人,比如我的领导和总监,年纪轻轻就进入名企的管理层。那些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的小城市青年,想要在大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块小天地,得付出相对读书更多的努力。
图片源自网络我们那年高考数学特别难,我做完填空和选择以后就处于懵逼的状态,第一道大题还算解出来了,后面的大题我都在思维的死循环中无解,我是偏理科的思维模式,但那是我高中三年最低的数学成绩,至今我对当时在考场上的感觉都记忆深刻。
数字考完我妈在场外接我,看我很镇定还骄傲的说好多女孩都是只身旁若无人的哭着出去的。其实,当时我的心理也是如鲠在喉走出的考场,但我知道我妈在外面,我倔强的不承认自己弱而已。听我妈说完,我低头说了句我也没考好。
高考结束后我爸妈去学校帮我整理东西回家,去了自习室我舍友一个人在座位上哭泣,我当时觉得我爸妈要是不在,我会不会跟她一起抱头痛哭。
现在想来,我仍然觉得不会。
有些眼泪就是给自己的,我们总是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懦弱,即使是在亲人面前。当年的压力和坚持,我们都得自己消化,然后化作铠甲化作盾,抵御着之后的生活刺向我们的无数次矛
我很感激我的高考岁月,那是我生命纹路上留下来的坚持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