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旧相册——云南东川红土地(其二)

旧相册——云南东川红土地(其二)

作者: 秃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3-15 12:29 被阅读0次

接上篇...2016年5月23日下午去了落霞沟,24日上午走过了红土地大观、锦绣园、打马坎和七彩坡,虽行程还待继续,但同行之人却无不为红土地的磅礴气势和神奇壮美所折服。东川红土地被誉为“上帝遗落的调色板”,其实真正的上帝不是别人,正是祖祖辈辈生长于斯,劳作于斯的当地村民。正是他们在贫瘠的山间坡地上以红土地作画布,以农作物为笔,绘出了七彩斑斓的色彩和这一幅幅足以使人陶醉的画卷。

在回去吃午餐的路上,我们顺便去了距离花石头村只有一公里多的乐普凹。乐谱凹的景色与七彩坡有些相近,一层层的梯田盘山而上,种植着不同的农作物,红土、田地、公路、绿树、远山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纷呈的田园乐章,乐谱凹或许就是因此而名吧。

午餐后去了老龙树。老龙树,是树名,也是当地的地名,同样景色迷人。这里生长着一颗沙松树,为松科冷杉属,据说已有上千年树龄,曾枯死三年又神奇复活,吐出新芽,当地村民称其为“老龙树”、“神树”,它在高高的山顶上屹立千年,护佑着这一方的平安。

此时的老龙树,多彩多姿,色彩斑斓,红色的土壤,金黄的麦子,白色的地膜,碧绿的青苗,苍翠的山林,不同的地块,不同的线条,不同的庄稼,不同的色彩,自然组合,随意搭配,衬以白云和远山,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画卷。

车已备好,等待出发。

背篓中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我们。


离开老龙树时雾气渐淡,便再次前往落霞沟,希望能看到与昨天不一样的画面。落霞沟,是一处被崇山峻岭环抱的洼地,三面环山,中间塌陷,也难怪以前称其陷塘地。

下午4时许抵达落霞沟,5时半离开,这一段时间应该是欣赏落霞沟最好的时段,然而还是天气不够晴朗,云层有些厚,并没有看到霞光照到落霞沟光影效果最美的画面。即便这样,我们也感到很满足了,因为这样的景色也不是天天能够碰到。

正在我们准备撤离时,一束阳光冲破云层照到了落霞沟的红土地上,神奇的耶稣之光出现了。红土地是美丽的,但这个丁达尔光的参与,使落霞沟的景色更加美丽,且使人震撼。

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离开落霞沟,随之赶往螺蛳湾。站在高坡上俯视下方的螺蛳湾,整片土地如同打翻了上帝的调色板,一块红、一块绿、一块黄、一块白,一块青,在蓝天白云和远处青黛的远山衬映下,五彩纷呈,摄人心魄。

通往昆明的公路蜿蜒穿行在这片土地上,俨然是这幅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不知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螺蛳湾,从地形上看不出螺蛳的形状,但蜿蜒盘旋的公路确实为螺蛳湾增色不少。

在红土地,打马坎是看日出的最佳点,而螺蛳湾最迷人的景色据说是在清晨和傍晚。五月麦子熟了,地里一片金黄,收割过麦子的地里已翻耕出暗红色的土壤。夕阳下的螺蛳湾,柔和的光线给红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从云层透出的阳光线给远处的群山也披上了一件浓淡相宜的外衣。任何时候的红土地都有不同的看点,都使人久看不厌。

到达大窝塘时虽已是下午6点半了,但天色尚好,厚厚的云层中突然有几束阳光穿射而出,投到大地上,形成漂亮的“耶稣光”。云层亮了,大地也亮了,红土地上立时呈现出一片亮丽的色彩。



大窝塘离乐谱凹很近,也是一个适合观赏日出的地方,而且在大窝塘也可以看到另一个角度中的乐谱凹。天上云卷云舒,风云变幻,地上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在红土地,天光、山色、云海、大地,时时刻刻都会显露出不同的景色,使得原本绚丽多彩的红土地更加神奇、迷人。

这是东瓦屋梁子村的张东强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沧桑,拍摄这张照片时他已77岁,虽家中有儿女多人,但他却喜欢上了做兼职“摄影模特”。每天他都会带着自己心爱的狗,穿着羊皮坎肩,叼着一杆长烟袋来到景点与游人合影。而且总是笑逐颜开,神态自若,一付明星范儿。人们与其拍照,总是会给他点小费,但他从来不会主动索取报酬,质朴地如同这红土地,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

25日清晨6点半,为了看日出便去了位于“七彩人家”房后山坡上的瓦屋梁子,瓦屋梁子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朝可看日出,暮可看晚霞,还可将乐谱凹一带的景色一并收入眼底。

由于晨雾较浓,日出又没看到,不过随着天色渐明这片土地也呈现出亮丽的色彩。红的热烈、黄的炫目、绿的娇艳、白的纯净,······,景自天成,美不胜收。红土地,无处不是色彩纷呈的天然画卷。

自此两天半的红土地之旅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印象极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天底下还会有如此神奇、壮美和令人震撼的地方。红土地,“大地刺绣的精品,农耕文化的杰作”,使人留恋,让人难以忘怀,但后面的行程更在催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相册——云南东川红土地(其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aq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