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教育局发布了一则通知:“不许小学老师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许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也不需要家长签字,如果发现将给予取消老师资格的处分。”
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我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回想之前有多少家庭为了给孩子辅导作业,哪一回不是弄得一家人鸡飞狗跳的?如果辅导得不好,感觉不是孩子被老师批评,而是家长要被老师训斥。
有人说我们80后就是命苦,我们是经历社会变迁最快的一代人,童年的我们和中年的我们简直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而如今本想着我们终于成年了,再也不用被老师训斥了,可是万万没想到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依旧还是老师眼里当年那个不经世事的少年,依旧还得被老师训斥。
可是话又说回来,毕竟现在已经不是散养孩子的时代了,要想通过散养的方式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确实是有些难。那么作为新一代父母的我们,又该怎么做才好呢?
在《家庭陪伴》一书中,作者李子勋就从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他主张通过有效的家庭陪伴,让孩子充分的享受到父母给予的家庭温暖,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自我成长。
本书作者李子勋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著名家庭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还是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被赞誉为“后现代心理学国内第一人”“心理学界的哲学家”。
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时尚》《心理月刊》等杂志的专栏作家,已出版《困境中的自由》《读懂孩子》《唤醒天性》等多部畅销著作,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册。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对育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各种育儿文章和视频也随处可见。
可当你想把网上所学到的育儿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时,明明方法很实用,但到了你这里为什么就被打折扣了呢?
其实你所学到的育儿方法并没有错,她们所说的方法也确实都是精品,但是理论运用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就算再聪明的孩子也没法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因此作者在本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在日常的养育中的三原则,分别是关系大于教育;要用成长、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教育方式大于教育内容。
首先,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自由、和谐、互相尊重的关系。
其次,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多指责,父母不妨把纠错改成引导。
第三,凡事都有两面性,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如何的学会看待问题本身。
本书总共分为四个章节,包括了如何教会父母理性的看待孩子,在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整本书阅读下来每一个篇幅的字数都很精简,没有涉及到过多的复杂的心理分析理论。感觉作者就像在给读者回复信件,让人阅读起来很舒坦,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实用的。
或许对于很多的普通家庭而言,我们都想用尽全力去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我们总是一边出外打工,一边牵挂着孩子的成长。
可是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多数并不在于他获取到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建立在他是否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
想必有经验的父母也能体会得到,能够陪伴孩子一路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特别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时,平日里的那些调皮捣蛋、胡闹叛逆也随风飘散了。
俗话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只有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才是孩子最想要的幸福。那么你家的孩子幸福吗?不如我们在底下的评论区聊上一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