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本理念之三(NO. 9)

基本理念之三(NO. 9)

作者: 秦晋方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7:25 被阅读0次

    心理服务所秉持的基本理念之三(no.9)

    一、总理念: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描述

    一、宏观理念:面对活生生的人,是人服务于人,而不是人服务人的心理,是人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人创造了宗教;宗教提倡信则灵,在心理层面来说,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不信;哲学的视角,对立和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从量变到质变。当你出现问题时,首先是思考在对立统一方面是不是出现了问题,然后是信不信,有没有做到把自己和对方当人看。

    二、微观理念(科学的视角)

    (一)、症状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从心理服务层面上解决的心理问题称为“症状”,心理问题是强迫性重复的结果。

    1、强迫:“我知道我不该这样想,但又忍不住不得不这样想”--强迫思维;“我知道我不该这样做,但又忍不住不得不这样做”—强迫动作。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存在,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我很自卑”,来自于他心中觉得他不该自卑。

    门诊中,很多来访者让你帮他消除或者减缓的是重复,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其内心的冲突问题,帮其打破或减缓其强迫而不是重复。老王一直以来因为自己想起一个人就要知道其情况,知道不该给同事打电话,但又控制不住要打电话,为此心情不爽、烦躁郁闷,判断其存在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首先是缓解其内心冲突。

    第二个例子是咨询室中“有病的小王”,首先判断小王的心理问题即症状是“知道自己乘公交车不该害怕,但一乘坐公交车就感到害怕”,是一种恐惧(通俗的讲,恐惧分为对人的恐惧,对具体事物的恐惧,对场所的恐惧等。恐惧的治疗方法有满贯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但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缓解其内心的冲突,继而行为上的治疗)。首先接受自己是个病人,一切的改变都是从接受开始,一旦接受,通过减缓或者打掉他内心冲突的症状,就可以减缓或消退其强迫症状。

    3、科学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首先判断问题是什么,你就会接受,为什么的问题就会自动找到一个答案,最后是具体方法的讨论和实践,最终归于信不信,信则灵!(咕咚的故事,“止”的意识是关键的第一步)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对人的判断的重要性大于对他的帮助!由于当事人往往没有判断清楚,而在不断的解决问题,而导致问题的存在。当祥林嫂在不断的逢人就好“我家阿毛死了,他死的好可怜……”,她在说什么?在告诉你这件事吗? 看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强迫?还是重复?,当事人往往看不清其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二)、用求助者的思维方式解决求助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1、爱因斯坦“一个问题不可能通过引起这个问题的思维模式本身来解决”。当一个人觉得往东走很痛苦的时候,作为心理工作者,只要你不跟着他往东走,做什么都可以。缘木求鱼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觉得很荒唐,而在心理世界一点也不荒唐。在一个家庭或者群体,我们看到一个人有问题,会污染一个群体使整个群体和环境处于非常态的状态,思维被同化比比皆是。所以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解决他的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

    2、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创造差异,不能求同,学会求异,只有差异才有信息,信息就是差异。如何寻找差异?举例:坐在我面前的小王,一言不语低着头,母亲不停的说话,父亲坐在一旁翘着腿,什么也不说。母亲诉说孩子整天不学习,就知道上网,问其父亲的看法,不赞同其妻子的看法(夫妻之间的差异);继而母亲埋怨父亲的不管不顾,夫妻开始争吵等(吵架是不一致)。抱怨往往是付出和汇报不成比例,有付出着就有收益者,两者结合生的孩子常会成为受害者,看到其现象给其一个说法。(如何解构?首先要了解差异是怎么创造出来的,首先要知道对方的思维方式是什么,造成问题的原因有N个,帮其找到N-1个方法。

    (三)、有效比正确有效

    1、“有效”是实现了目标的,目标第一重要,当一个人目标不明确,不可能前行。如果有人说最近很顺利,则可判断其方向感明确,如果说总是不顺利,其方向感是不明确的,所以要问他“你要去哪儿?”而不是问他“为什么不顺利?”,心理层面上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信不信和健康不健康。自然科学遵循正确,求真,靠证伪。工作中很多人不能分清楚轻重缓急,看似每天忙忙碌碌,其实更多的是无效的工作,或者是低效率的工作,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感。

    2、作为医务工作者或教师,正确是第一位的,做到正确前提下的有效。而心理助人,强调的是有效,人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比正确重要,很多情况下是冲突的,有效不一定准确,而正确不一定有效。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总遇到因孩子学习不好来咨询的,而成绩好不好是一个具体问题,来找你之前,已经试了好多办法无效才来寻找帮助的,需要我们尽可能提高其成绩。孩子的成绩好坏是个结果,家长孩子和老师都关注,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老师和孩子都关注),过程是由状态决定的(孩子自己关注),状态是由兴趣决定的(都关注=无关注)。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孩子不喜欢某门功课,我们认为他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认可其老师。比如一个孩子数学不好,想尽一切办法亲其师,家长做的可能不对,但有效,孩子的成绩真的提起来了。“有效就是实现了目标”,目标很重要,田忌赛马的故事,提醒我们只有改变思维,规则实现目标,所有的一切都是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资源不变,资源整合,实现目标,任何一种功能是需要开发的,让其在他的地盘上重新组合,诞生出新的东西。

    (四)、具有爱因斯坦而不是牛顿的大脑

    1、四维=三维+时间,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时间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头脑中要有时间的概念,体会到时间在头脑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交臂非故,所有的一切都是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比如你见到我时说我老了很多,那么你你心中一定有一个年轻的标准,滤过现象看到背后的东西。

    2、人有三时:过去、现在、未来:不是过去决定了今天,是今天决定昨天,明天决定今天。当一个孩子从小不学习,长大后在某一方面的特点很成功,其不学习就成了优点,如果他长大后一无所成,不学习就成了缺点。是结果决定了我们对原因的解释,我们的孩子是属于未来的,不属于你和我,是未来决定今天。如果对方问你离婚不离婚,不取决于现在,而是取决于离婚后你的日子会是怎么样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决定着你今天的样子。心理学永远是积极、正向、阳光。

    3、刻舟求剑:即固化的思维,深刻理解打着我们烙印的民族文化在社会大众中国,唤起我们的共鸣。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大脑中“过时的地图”,你这张旧船票永远不可能搭上现代的邮轮。刻舟求剑的人,出问题时当时不去寻找,而是等船靠岸了才去寻找,空间和时间都发生了改变。做法就是“重新回来找回去”,回归从心里层面上可以做到,心理是可以超越时空和跨越时空的。我们大脑中太多的固化的思维图示,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现代人的爱情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00年前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现在看到很多来访者,空间上的离开,心理上便会离开。(时间和空间是同时存在的,犹如手心和手背,相互依存)深刻理解缘木求鱼、削足适履、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心理学涵义,它又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本理念之三(NO. 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gi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