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儿童青少年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1、目前儿童青少年问題在情绪上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等问题,
2、在行为上表现为适应障碍、学业困难、厌学、网络游戏成瘾甚至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
3、亲密关系上表现为亲子矛盾、师生关系矛盾等。
徐老师讲到一个例子。母女两个去看《狗十三》,出了电影院就吵架。原来60后的母亲,觉得只要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生活。而00后的女儿,认为能够跟父母平等交流就是幸福。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一个是强调物质,一个是强调精神。
4、睡眠不足、亲子关系冲突、学业压カ、同伴关系问题成为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进行?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教行动,提健康意识。
首先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求助行为。通过各类媒体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学校教师等加强心理健康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里还包括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家人、爱国爱民的意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积极的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心态。
(二)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人类是必然会受环境影响和塑造的。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家庭的小环境,也包括学校的中环境,更包括国家社会的大环境。好的、正面、积极的环境,能使人健康,坏的、负面的、消极的环境会产生问题。因此我们积极营造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社会环境。学校、村(居)委会、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机构和组织密切关注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建立完善教师或家长暴力行为、学生欺凌行为、儿童青少年受虐待问题的举报渠道。引导家长传承良好家风,关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依法履行监护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等,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学校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ー”行动,即促进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运动。并组织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査。
(四)学校主动关爱重点人员。
学校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
(五)提供更多社会公共资源,来提升心理健康能力。
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建设完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并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三、经验
1.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工作,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档案,并且还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当发现问题后学校、家长、社会共同主动积极干预,因此取得较好的成效。中国大学生近年来的自杀率低于同龄平均水平,也低于美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中小学也在逐步发展推广适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体检
普测。
2.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題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和学生德育紧密结合。在理想信仰价值观上塑造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初性。任课老师、家长、班主任等能够将心理健康工作和自己的教学工作、亲子交流充分解决,人人都在努力成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护航者
四、困难和解决:
1.要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往往源头是成年人和学校环境。家长心理不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学校的压力,教师的压カ,家长的压カ和焦虑层层传递给孩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就很难保障。
2.要进一步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工作,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污名和岐视以促进求助行为。阻碍儿童青少年来寻求心理健康专业帮助的因素,主要是担心被认为不正常,对精神障碍的担心和恐惧。每个人在一定的压力下,都有可能出现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儿童青少年适应能力差,但可塑性很强,复原力也很强。儿童青少年因为外界应激因素出现问题可能性大,但出现问题后积极帮助干预的成效也很显著。因此要通过科普和心理健康教育打破阻碍寻求帮助的障碍,鼓励推动求助行为。
3、要发展基于中国文化、符合时代精神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技术
人的心理特点往往受时代影响很大,也受文化影响很大。我们除了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要有积极学习本国文化,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智慧的文化自信。筒单引进和使用国外的理论、经验和技术可能会水土不服,需要与时俱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