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和门罗的联系是什么时候结下的呢?
2013年吗?高考作文题材,一个加拿大的女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作为题材的她似乎并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和什么索尔仁尼琴相比,她就是一个正常的、幸福的女性。就像我们对墨宝非宝的想象,这应该是一个生活在幸福的生活里面的女孩儿吧,也许偶尔有点困难,但不会是生死攸关的那种。
这也就是我吧,虽然也有自己的地狱,但是还是十分快乐幸福的,至少我的脑子还行,至少能上很好的学校,至少不需要靠苦力之类的挣钱,至少一直被羡慕着。
但是呀,内心总还是有一些小悸动,而且是那些读过书的女孩子可能都会有的悸动。
无关生存本身,她们早就不缺吃不缺穿;无关卡夫卡的现代后现代,她们也不是机构的螺丝钉。关乎生活,我们疲惫的日常生活还能有什么可能的浪漫?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女诗人。她有一个工程师丈夫和一个小女儿。她并不是那种自信到可以抵抗一切的女诗人,她蛮业余,也不算被人认可,唯一去的一次所谓的沙龙也十分之尴尬。她和丈夫的关系算是融洽,但还是有很多不能聊的东西,不能互相理解,她开始迷恋般的想念之前见的一个男人。
这不是一个出轨的故事,我已经觉得不被唯一的异性理解是一种常态,似乎能找到一个能够理解你的人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对我来说,有过这样的人吗?
把对方都当做他者,那么理解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里,理解是什么?
2.
“似乎我们仍然能够走出人群,转瞬之间我们就可以又在一起。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沿着刚才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关于爱,其实一切都没有改变。
这就是我心中最最真实的爱情故事。
也许爱情这个东西,它本身的存在就是荒谬的,得不到任何理性上面的解释。它原初的荒谬性,导致它的现象也荒谬至极。反而我们变得一切都能接受了。在爱情中,每个人都是致情且无情的。
3.
我本来以为这些就是一群并没有什么联系的小故事。
“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报我们。
亲爱的,生活。
”
今天无意间注意到了这个小说的序,才知道门罗的野心。
生活的样式。
书中的故事,我能够理解的其实并不多,这是一个关于原谅的故事,原谅之前的爱人,原谅之前的亲人,原谅自己。一直对那么多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残酷,对自己生活的不尊重。
作家早已摆脱了宏大叙事的窠臼,叙事的方式生活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最多的情况是不发生。我们生活的本来面貌就是不发生,我们平静的度过我们平静的一生。
还要好好活下去呢,我对生活竟然如此无知。
4.
最近每天看两篇门罗的文章。她的文章并不算好看呢,现在想来最讨好读者的作家是毛姆,至少他的书可以一口气看下来,你可以感受出他真的是在说一个故事。别的作家,别的大多数作家,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什么的书里面都会有大段大段的独白,更糟糕的是有些作家书里面还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不过大段大段的独白也是近现代才会有的潮流吧,雨果什么的就不怎么有。
门罗的书里面倒是没有大段大段的独白,她的吃力的地方在于故事的构造。现今的时代大家都放弃了上帝视角吧,门罗书里的人物关系你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理,你大概看完一半才知道这个故事是在讲什么,短篇小说的特点。所幸这些都是没有故事的故事,本身的目的性不强。
不过20来岁的我如何能够理解70来岁的老太太和80来岁的老头谈恋爱的故事呢?读不懂是正常的,毕竟还可以以后慢慢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