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孤独与永恒》笔记3
我愿意化作月光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里是一个对称的结构。
“白云”对应着“扁舟子”,“青枫浦”对应着“明月楼”。写了一对分居两地,但彼此思念的恋人。
诗人用的是“谁家”,用的是“何处”。他写的既是一对具体的恋人,也是一个普遍的状况。
因为天底下漂泊着的游子太多了,在月光下无法入睡的女孩子也太多了。而这两种人恰好和今晚的月色、江水两种意象有关。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说:“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这种在高楼上、在月光中相思的女性形象很常见,比如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这个女孩子晚上一个人在楼上,睡不着。月光好像刻意照在她不想看到的东西上。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因为这些都是和他有关系的事物。
妆镜台上可能已经落灰了,很长时间没有打扮过了。因为他不在了,自己就失去了装饰的心情。
古人讲“女为悦己者容”。
《诗经》里有一首《卫风·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从丈夫去打仗之后,在家的妻子就无心打扮了。装扮好了之后,又能给谁看呢?
捣衣砧。古代有一些布料比较硬,所以要先捣过之后才可以剪裁。已经很久没有用过捣衣砧了吧。现在都不知道心里思念的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做了衣服又能寄到哪里去呢?
月光一照进来,每一个角落都照到了,可是每一个角落里面都是和他有关的回忆。在这样一个空间里,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她只能困在月光里,困在自己的思念里,逃不出去。
“此时相望不相闻”,此时相望,就意味着我在看,你也在看。
月亮在很多的时候和思念有关,它像是一座桥,连接着不能相见的双方。“隔千里兮共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此时我们共同望着月亮,却见不到彼此,怎么办呢?那就让我就化作一片月光吧。
“何处春江无月明”,月光可以照到每一个角落,这样一来,你不论在哪里,我都可以在你的身边。
类似的诗:
沈如筠的《闺怨二首·其一》: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伏波营指的是军营。这里是一个思妇的心情,丈夫在外从军,她愿意像月光一样照到丈夫所在的军营。
李咸用的《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鸾镜空尘生。
思君如明月,明月逐君行。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