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管理者存在的价值就是工作必须有卓有成效;第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就是组织的绩效和管理者的绩效,体现在管理是否有效。有效管理的三个特征:第一、关注时间价值;第二、关注系统思考的价值;第三,关注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管理者普遍才智较高、想象力丰富,并有较高的知识水准。这些都只是资源,具备这些资源不表示管理有效,【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产生效益】。这是很多人忽略或不愿意再学习、不愿意去面对的。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体力工作者就是把事情做对,重视的是效率,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对知识工作者是做对的事情,衡量的就是有效性。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只能协助。所以自律很重要,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追求工作效益,选人、激励机制、淘汰机制很重要。
※谁是管理者?不是讲是否是经理岗位,不是讲是否有下属,只要能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和达成的成果,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不是用数量和成本来衡量,只能用结果来衡量,力求有效,所以管理者必须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标准、目标、贡献。即使有下属,不对下属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和工作方法负责,则也不能算是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一是必须要求工作有效,二是又很难达成要求:1
1、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属于别人,不属于自己;
2、 管理者往往迫于“日常运作”,除非敢于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 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中,只有当管理者的贡献被别人使用时,工作才有效。对管理者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不是直接下属,而是其他部门的人,或是管理者的直接上级,沟通协调往往直接决定有效性,影响工作的成败;
4、 管理者处于组织中,会受到组织的局限。
在组织内部,是不会有成果出现的,一切成果都存在于外部。而管理者总以外组织内部的事才是与之最密切相关的事情,,即使认识外部世界,也都是经过组织语言过滤了的信息。组织规模日益扩大,对内关注越多,更加忽略真正的任务,无法为外界提供有效的服务。对外信息的收集能力,外部发展的趋势的转变,不是真正的趋势,拐点才是决定组织的成败关键。
※对有效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工作令人满意,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我们无法总能找到又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都很强的人,只能学会善用那些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在无法资源增加的情况下,只能提高产出量,也就是有效性。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能通过建立组织的方式,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情,把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我们也不能一味期望通过拔高管理者能力来达到更好的结果,只能通过改善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专研手段而不能陷入手段忘了目的,更多的学习就是手段,是道。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与个性无关,所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个共同点就是都经历过实践中的训练,有效性是一种实践的综合。
有效性的习惯,最主要是在思维上真正认同:
1、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只能通过系统地工作,来善用有限的时间,系统很重要;
2、 有效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成果而工作。不会一头扎进去,不会立马眼前就工作的技术和手段,而是首先弄清楚目的,自问“别人期望我做什么”;
3、 有效管理者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首先要了解合作者;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趁势而上做想做的事情,借势很重要;不会把工作简历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自知之明很重要。
4、 有效管理者集中精力与少数的重要的领域,只要有优秀的绩效,就能产生重要的成果;工作的轻重缓急要设定优先秩序,并且要坚守,不要高估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不能面面俱到,舍弃很重要。
5、 有效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决策一定是在不同意见基础上判断的,快速决策一般都是错误的决策,要有正确的次序并采取正确的步骤。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需要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