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要不要不要!” 如何应对孩子无穷尽的“不要”

“不要不要不要!” 如何应对孩子无穷尽的“不要”

作者: 二月飘雪 | 来源:发表于2017-01-14 10:29 被阅读0次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家的孩子最爱说的话变成了“不要”?是不是在一岁半左右?

    家 有 小 小 “不 要 姐”

    在女儿进入到一岁三个月后,突然某一天学会了说“不要”。家里人都觉得很好玩,看她一边摇头摆手,一边不停地说“不要不要”感觉好萌。

    当我们慢慢长大,常常苦恼于“不”怎么说出口,拒绝变成了一个社交难题。所以我其实很羡慕孩子可以自由、任性地说“不要”。大部分她说“不要不要不要”的时候,我都觉得很可爱,不过有时候也让我感到哭笑不得……

    吃饭,不要!

    洗头,不要!

    穿鞋,不要!

    睡觉,不要不要不要!

    ......

    除了口头上的不要,

    还配合鲤鱼打挺,

    直直倒地,

    鬼哭狼嚎......

    于是大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

    “不要姐”

    为什么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总是说“不”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寻求自我和独立的开端。所以,我们要如何呵护孩子的自我和独立意识,又让她明白规则?

    为什么这个阶段的孩子爱说“不要”

    为什么这世间这么多词汇,孩子最先学会的除了爸妈,就是“不要”呢?

    这个阶段的孩子运动能力和智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部分的孩子此时都可以走、跑了,甚至比较高的台阶和茶几也能蹭蹭蹭地爬上去,他们可以探索的世界再不限于那张小床和游戏垫了。此时的我们,常常会为了孩子的安全,或者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干涉,对他们说很多“不”:

    不要碰水杯,烫!

    不要打妹妹,要温柔地摸~

    这个不可以吃!快吐出来。

    不要摸垃圾桶,脏。

    ……

    这个世界精彩而又诸多禁区。不不不,听多了,孩子自然就学会了。但这并不是他们无穷无尽地说“不”的根本原因。

    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因为能力提升而产生的对独立的渴望。

    一岁半左右的孩子,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人,有自己的“意愿”,“喜好”,会想要做什么,不想要做什么(在婴儿阶段他们的意愿是无意识的)。当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有“想法”了,于是迫不及待地练习,不断地去运用自己的“意愿”。

    所以,孩子总是说“不要”其实是值得庆祝的进步,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然而孩子的意愿常常是非理性的,这时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被他控制,而是要去引导孩子建立好习惯。

    1

    把所有事情都变成两个选项

    有一个研究发现,2、3岁的孩子平均每小时要和父母抗争20-25次!光是看到这个数字都感到头疼!一岁半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会开始“抗争”了。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孩子在表达自己意见,以及和父母抗争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建立起自信。

    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拒绝”也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不要被孩子不理性的“闹独立”所控制,

    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帮助他们建立好习惯,引导好行为,

    一方面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培养自信,鼓励他们发表意见。

    这个阶段让孩子冷静下来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她两个选项,两个选项就够了。任何事情都变成两个选项:

    “你要吃苹果还是喝牛奶?”

    “你要穿白色的鞋还是红色的鞋?”

    “你要坐妈妈左边还是右边?”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做单选题,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行为。“自己选的”代表“自己做主”,这不就是小家伙们想要的吗?

    2

    假装让孩子选择

    之前一位朋友来Perth做客,当时他三岁的儿子正好生病了,他说起让孩子吃药的办法,对于喜欢自己做主的孩子特别有用,就是给孩子设置你期望的选项。比如,你事先先选好两套衣服,再问孩子:你是要穿这身衣服,还是这身?你是要先喝饮料(补液盐),还是先喝糖浆(退烧药)?

    好狡猾的爸爸!

    我们总是聪明过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想出两个选项来。

    你想现在上车,还是玩两分钟后再上车?无论选择哪个,最终都是要上车。

    你想将毛衣正着穿还是反着穿?他一定会想让有小企鹅的那一面在前面。不过如果他真的选了反着穿,那就反着穿吧……

    总之,让孩子以为是他自己做主,其实一切尽在掌握。

    3

    少废话,直接示范

    让孩子做什么都不配合,总是不不不?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多示范还是有用的。比如每次叫孩子去洗手,她多半都会继续玩着手里的东西,扔给你一串“不要不要”。这个时候我也不多说,只需要自己走到卫生间,大声地自己洗手:我在洗手啦!抹香香,搓泡泡,泡泡,泡泡,泡泡;小熊宝宝搓泡泡;小青蛙搓泡泡;小兔子搓泡泡……哗哗哗,把细菌都冲走啦(因为孩子喜欢看《小熊宝宝》的绘本)。这个时候,孩子多半会屁颠屁颠跑过来,主动要求“搓泡泡”。

    最近开始对“上厕所”很感兴趣,经常围观我上厕所,并给我扯纸。我就不停给她讲解上厕所的程序,正好为如厕训练做准备。“上完厕所要洗手哦”,这时候我女儿都会抢着说,妞妞洗手,妞妞洗手

    以前洗完头特别讨厌吹头发,再围观了几次我吹头发后,都会主动过来让我吹她。刷牙也是这样,想要做所有我们做的事。

    不过就像我给孩子洗头的那个经验,也许所有的方法都用完了也不奏效,或者不马上奏效。没关系嘛,这只是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无限的耐心。

    4

    教孩子说“不要”以外的话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总说“不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词汇量实在是太有限了,只会说“不要”。比如我女儿,“不”几乎是她会说的第一次词,每一声都掷地有声,不!不!不!不不不!除了“自我意识的萌芽”,也是因为她当时只会说不。

    你可以教他说,“好的”,“去”,“走”,“要吃饭”,“要出去”,“要玩”……多多扩充词汇量。听一个妈妈说,孩子在家整天说“NO, NO, NO”,去了幼儿园才一天,回来就会说“Yes mom”了,感叹是不是被幼儿园老师施了魔法了。我们也可以多教孩子一些正面的回答。教会他们表达“要”,“好的”,“可以”,也是一种意见的表达。

    除此之外,我们都会有一些感到“不确定”的时候,既不是“不要”,也不是“要”,而是犹豫、不知道。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讲解这种感受,并教给他们这些词,比如,“我要想一想”,“也许”,“可能”,“不知道”

    当然,即使学会了很多种表达,他们还是会继续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的。比起以前,他们仍然有非常多和你“不一样”的主意,不再“听话”了,这是因为他们有“自我”了。他们仍然会不会说很多“不要”,“不去”,“不球球”,“不散步”,“不泡泡”,“不葡萄”,“不吃饭”……不过,我们可以教孩子如何礼貌地拒绝。要怎么说“不要”比较有礼貌?你可以教孩子说,“我不想玩”,“走累了,要抱抱”,“对不起,我不想去”。

    有时候孩子会本能地说“不要”,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个孩子会说“是的”,“好的”的问题,再来提问,这样可以消除掉说“不”的本能反应。

    5

    减少对孩子说“不”

    我们也可以对孩子变着花样说“不”嘛。孩子总是说“不”,“不要”,可能是因为她经常听到我们对她说,“不要”,“不行”,“不可以”。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试着减少我们针对她说的“不”。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解释给孩子听,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行”、“不可以”。比如,你不想孩子在没有扶手又很陡的楼梯上玩,你可以对他说,这里好危险,很容易摔倒,我们去那边玩积木吧。孩子抓小猫的尾巴,你可以说,小猫不喜欢别人抓它的尾巴。孩子大叫,你可以对他说,嘘,请小声一点,你看在这里所有人都小声说话的。

    除了形式上减少对孩子直接说“不”以外,有些事情确实也没有必要说“不”。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让孩子做主,把我们作为父母的“决策权”留到关键时刻用。

    我有个朋友,移民澳洲时女儿已经三岁多了,小姑娘完全不会说英文,一开始很抗拒去幼儿园。直到有一天,早上小姑娘非要穿她的粉色“冰雪奇缘“棉拖鞋去上幼儿园,妈妈和她商量未果后,就同意了这个要求。

    结果到了学校,老师笑着说:“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这样,非要穿自己选的衣服鞋子来上学,有时候搭配很可笑,但是孩子自己很喜欢。我们支持他们这么做,因为这也是帮助他们适应、喜欢幼儿园的一种方式。”

    果然在这一天之后,小姑娘喜欢上了幼儿园。

    而另外一些小事,我们也可以变通地去达到目的,而不是“硬碰硬”。比如孩子非常困了,不愿意洗脸,我们可以不强迫他“去”洗脸,而是拿湿毛巾给躺在床上的孩子擦一擦。我想,所谓温柔的坚持,就是类似这样的吧。

    6

    必须说“不”的情况,建立规则

    真正需要说“不”、必须说“不”的情况,需要父母先“建立规则”。

    无论是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想把饭碗扣在地板上,或者三岁的时候总是无休止让妈妈继续讲再多一个睡前故事,看起来,他们都像是反复在挑战大人的“底线”。因此有些父母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干脆就不限制孩子,不制定规则,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为所欲为……这可行吗?

    NO。

    除了涉及到安全、道德、社会秩序等显而易见的理由,明确的规则有助于父母树立家长权威,会让教育这件事变得更容易——这并不是镇压孩子的天性,而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蓬勃生长,理由如下:

    为他们适应现实社会做准备。比如进幼儿园。

    让孩子学会社交。比如守礼貌。

    为孩子的生活提供秩序感,比如“吃饭前先洗手”。(能预测接下来要做什么,对孩子很重要。)

    明确的规则减少“亲子斗争”,避免孩子对家长权威的反复测试。

    确保了孩子的安全。

    当孩子的自控力提升,自信心也随之提升。

    有预见性地建立规则、让孩子明白规则建立的原因、明确规则并保证标准始终如一,是减少家庭成员之间说“No”的最有效手段。

    关于这个从1岁半就开始的小叛逆期,想说的真是说不完啊!我个人不太喜欢“Terrible 2”(可怕的两岁)这个说法,因为2、3岁其实是寻找自我和寻求独立的起点,我觉得非常可爱,并不terrible。如果你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你可能也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回头我们再聊一聊2、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引导吧。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添加微信:8753003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不要不要!” 如何应对孩子无穷尽的“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je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