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我想默默问一句:这难道是我想教就能教的么?
这个问题换个逻辑就清晰了:
你会教育孩子成为老板还是普通打工人?
是不是怂了?
是不是有自知之明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普遍对“圆滑社会”“诚实善良”这类人格特征,即形容词,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轻视——“我想成为就能成为”。
即跟对待文字和书籍一样,“我识字就能读”。但怎么可能呢?
你自己是什么人,就会教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复印纸还能逃得出原件的样式吗?
举个例子:
父母看到诸如“为什么大方的人能够成功”等励志/鸡汤/成功学等等视频片段。
于是对孩子说:“你做人可要大方啊!”
但他们自己呢?对所有人都抠抠索索、斤斤计较。凡事向钱看。丝毫没有践行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问:“爸爸,我想买这本书。你能给我买吗?
爸爸看了看定价,回答:“太贵了,不买了”。
他甚至都没有翻看书的内容,更没有询问孩子为什么想买。
这样的教育能摄受孩子吗?
经年累月,孩子学会的也是“无论买什么,不是先看它的价值,而是用价格来衡量”的价值观。这与当初的“大方”早已是南辕北辙。
同样地,无论是圆滑,还是诚实善良,父母如果做不到,或者使劲装,那么是不可能真正有效的传达到孩子那里的。
但是如果这个话题回归到,“圆滑社会”和“诚实善良”的人生观取舍上,那么我想分享我认为的人这两种人生观的区别:
圆滑社会:出发点是为了自己。
无论把话说得多好来取悦对方,把事情办得多么周到,最终是为了通过获取别人的好感、信任、感激、赞赏等等达到自己的目的。
诚实善良:出发点是为了别人。
我诚实,是因为不想、不愿意、不忍心伤害对方。
我善良,是因为这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有良知。
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
其实我认为,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如果拥有了智慧,那么他的诚实善良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而不是黑白分明、古板迂腐的。
同时,一个圆滑社会的人,如果他懂得了将心比心、看到他人苦,那么他的圆滑的油腻程度也会稳步下降,变为圆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