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日更到了60天,满了2个月了,期间,我共申请了两次简书创作者,但是都没能通过。其他硬性条件符合情况下,都败在最后一步人工审核。对驳回的具体原因,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晰。虽然有几篇文章是有些凑数,但多数文章还是花了一些心思去写,平均字数1000字左右,少有低于五百字的。至于文章质量如何评定,我就不得而知了。从原创角度而言,我的文章所有都是原创,仅有一篇是原来别处的旧文贴过来,所以也不可能存在抄袭,原创比例过70%是确定无疑的。
刚开始三四周,我会写一些自己过去的生活片段,尤其是小时候的生活,后来写了几篇后,我被其他话题吸引,发生了兴趣转移,然后就逮着什么题材写什么题材。对写虚构类的文章,我一是没有耐心去设计,二是对虚构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存疑。虽然我也爱看一些小说,但对阅读经验和人生经历很有限的作者写的玄幻或武侠类小说不是很感冒,在文学趣味上,我相对保守,对经典小说或经过时间检验的小说,才觉得有阅读的必要,纯粹是娱乐性质的网文小说,我总觉得阅读会比较浪费时间。
既然不愿意写虚构类文章,也没有时间去设计,那么,眼下就只能写一些生活相关的题材了。目前跟我现实相关的,一是社会新闻,二是我在学校学习的生活,三是与工作相关接触的见闻,四是,朋友圈的见闻。一天的思绪基本被这几样事情填满,我是有些宅的人,非必要也较少社交,很多交流都是微信上,实际上思绪相对会比较单一化。另外,由于工作之余,休息时间较少,就算休息了,也不太想再阅读了,并不是不喜欢阅读,二是阅读起来会扰乱思绪,毕竟学校的课业也比较繁重。
如此一来,我能写的,还感兴趣写的,相对会比较狭窄一些。可能由于时间间隔的还比较近,我对最近两个月写的内容,还有很清楚的记忆,写完后就觉得,其实这些内容都在我脑子里,是可有可无的,也许过了一年半载,拉开了时间的长度,等过了这阵子,才有可能重新审视自己。除了写自己的部分以外,我还写了一些偏半议论文、半叙述文的文章,一般会通过一件小事或社会事件,总结出一种当前的认识和规律,至于这种总结有无道理,是否对其他人有帮助,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体来说,由于生活世象的纷杂,我总是期待能够对社会和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但这种努力可能是徒劳的。
我个人比较欣慰的一点是,这段时间的文章,尤其是后面的文章,慢慢能够跳开自我的局限,包括在题材上,也能够更多地关注社会,这可以算是一个进步。可能很多人只是在关注自己那点事,但个人的故事,始终会略显单薄,写的多了,容易流于琐碎。关注社会和他人,才有更广阔的空间。不过,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弄清,简书上对社会时政写作的范围界定在哪里。
对是否要继续日更,最近我常常做一些思想斗争。一来,觉得阅读量不怎么样,很多看起来没什么内容的文章,相反有很大的阅读量,而认真创作的文章,反而感兴趣的人不多。所以,点赞机制和智能化推荐机制上,对某些认真传作的人,可能不太友好。二来,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对自己写的内容是否有价值的担心。如果仅仅是记录下自我生活,无粉丝、阅读数、简书贝的目标,可能会自在一些,但完全不管这些,又有点违背人性。
另外,为了挣一点贝,还得把能量值给用完才行,所以给人点赞,阅读他人的文章也成了一种任务,要从芜杂的文章中选出自己欣赏的,质量还可以的文章,其实也非常耗费时间。有些人连自己写都没时间,指望他们选出真正有质量的文章不现实,所以很多点赞量大的文章,可能就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党”。在时间紧张情况下,我也未能免俗,很多就是看了标题,扫过一下,然后点赞。这种机制,怎么说呢,它肯定会鼓励一部分人,但是也会打击另一部分认真写作,却得不到正向反馈的人。所以,最后能留下来,确实很多要靠“毅力”和其他方面的因素来支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