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中的矛与盾

文化中的矛与盾

作者: 君子阳阳1999 | 来源:发表于2021-05-05 11:19 被阅读0次

            长久以来,对传统文化有种莫名的敬畏感,对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充满了深刻的体会。

            其实我们曾被很多口号误导,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掌握理工外,走遍世界都不败’‘,“学好英语,融入国际化’等。”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学习导向和态度,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重数理化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教育。

            要把中国语言、文字学通、学明白太难了,中国的语言太丰富,上下五千年太难了。其实语言的本质只是交流工具,把它搞成博大精深是不是本身就偏离了语文的本质?下面的这些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久久的体会。

          大丈夫宁折不弯(大丈夫能屈能伸)。

          人能百忍自无忧(不蒸馒头也要争口气)。

            小不忍则乱大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马无夜草不肥,人不得横财不富(不义之财不可贪)。

            认理不认亲(人情大于法度)。

            事在人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尤时莫强求)。

            有理讲的君王倒,不怕君王坐得高(人穷理短,有钱气粗)。

            有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有疑问,节约与小气有什么区别?

      孩子问爸爸:“到底节约与小气有什么区别?”

            爸爸说:“当我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时,你妈妈说我是节约,当你妈妈跟我要东西我没有做到时,她就说我是小气。”

          两个人闹别扭,生气就是闹矛盾。说话颠三倒四,就是说话矛盾。

            可见语言是在具体的环境下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一般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者逻辑思维有错误。就像矛盾的来源一样,一个人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哲学上的矛盾指的是一种物质存在运动的状态,即相辅相成。矛盾的双方是对立斗争的,也是互相依赖的。如光明和黑暗,有光明的地方不可能有黑暗,但是没有了黑暗,光明就没有办法去辨认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中的矛与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pk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