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摩卡壶煮咖啡,一边煮一边在想,今天去了家咖啡馆喝咖啡,人家的手冲确实好喝,至少口感比较干净,没有那种涩味,或者是豆子在磨完以后残粉过萃以后的味道。
不禁联想,咖啡的味道不仅仅和豆子、水、烘焙度、研磨度、水的温度等有关,而且水和粉接触时间长短有关系。咖啡豆不像茶,越泡越好喝,豆子在磨成粉以后,和水只能接触一次、一瞬,出来的咖啡液才算是咖啡。再泡就不能喝了,口感就完全是两回事了。
拿摩卡壶为例,水因为是烧开以后借助蒸汽把开水从底部容器压到粉饼处,萃取出咖啡液以后再到上部的壶中。要求的是粉要够细,粉饼不能压太实。开水在通过的时候,如果时间过长就会过渡萃取,咖啡液就会有过萃以后的苦涩的味道。粉和水接触的时间要刚刚好,咖啡液才好喝。
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咖啡液出来以后,油脂形成的泡沫也会出现,当泡沫持续出现,后面会颜色逐渐变白,要是等着完全变白就是过萃了。
这一点我发现有点纠结,跟我的性格有关,老是要等着咖啡液全部出完了才肯罢休,而且不放心,关了火,倒完咖啡,还要把壶放到炉子上,妄图借余热再出点咖啡,美其名曰不要浪费。
最后这一个动作就违背了刚刚好的原则。
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得太尽,刚刚好就好。往往这个界限就在事情处于完美和变坏之间。
一锅味道香浓,做法简单的可乐鸡翅,在其色香味到达顶峰的时刻并不是在于汁水完全收干的时候,而在于其汁水能够覆盖每个鸡翅上,色泽红亮的时候。多一分钟,汁水就会变黑,变糊,味道也会发苦,盐味也会重。既不美观,也不好吃。
可有人就有疑问了,汁水不收干,看上去水水的,再说了,与菜谱上教的也不一样啊?
其实这个度的把握,仁者见仁,尝过就知道。
再比如,检验专业的人都知道,检验血液的时候,加样的量基本都是以微升来计算,那么加样枪在吸取样品的时候是多吸取一点还是就按要求来呢?
也许有的人会说,根据液体粘滞性、加样枪滴头材料性质等的判断,要避免加样时候样品滴入实验孔时产生的误差,还是多吸取一点比较好。
这还是没有做到刚刚好,先不说有人强迫症,又或是保险原则等等。就拿试剂来说,生产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这样那样的误差,在设计上肯定会在加样枪、实验容错率等很多方面做到有保证。要是人为再来为了避免这样那样的误差而多做点什么的话,产生的后果就不会是好的了。
所以,有句话说的好,“完美反而不美”,刚刚好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