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最近看了一个令人难过的新闻,寻亲男孩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事情出来后,当时群里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个声音很不一样。有人说,小男孩不应该选择伤害自己,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强大。这句话,听着让人不舒服。怎么可以要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独自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还要独自变得强大?这种要求并不合理。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大人的守护与帮助。电影《玛蒂尔达》里,讲述了一位从出生就不受父母待见的女孩,她的成长经历很辛苦。玛蒂尔达的内心已经很强大,让她的人生变得幸福的,是玛蒂尔达遇到的好心善良的女老师,而不是她独自一人完成的。
人生的苦难,如果让孩子独自一人去品味、成长,未免太苛刻了一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少不了大人们的守护,就像玛蒂尔达的那位女老师。
还好,出现的新闻只是少部分。更多的大人们,在思考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未来,如何让孩子更有底气地面对未来。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黛安娜·塔文纳,在《准备》一书中,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
对孩子最好的,就是明确告诉他们,想要顺利长大成人,他们必须具备哪些通用技能;对孩子最好的,就是我们利用每一天、每一分钟去帮助他们培养这些技能。
孩子们的未来,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何帆的《变量2:大国的腾挪》一书中提到,从终局思维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会看得更远。子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中的基本是身心健康,其次则是养活自己、终身学习、发现问题、表达自我等等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
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嘲笑?
说两件孩子身高的事。
一件和我家老二有关。因为他在幼儿园排队,都在第一个位置。有一次,有小朋友指着他,说他都排第一个,是个小矮子。说完,还哈哈大笑起来。
那是小朋友的第一次取笑,后来老师做了一些处理,让小朋友道歉了。从此,在老二的班级上,没有小朋友再因为身高取笑过他。
还记得,当时老师和我沟通的时候说,不要太在意这件事,别人说别人的,让孩子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就可以了。
另一件事,同样因为身高。
我家老大,在三年级的时候,也遭受过同学的取笑。那是一位长得比较高的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开始言语攻击我家老大,进而牵扯到我们全家的人身攻击。
记得当时,老大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建议,也是不用太在意。然而,孩子因为家人被贬低而意难平。
永远别轻视孩子的“恶”。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老师、家长的教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良好的为人处世方式。可到了10几岁的年龄,想再通过老师、家长的言语教导,而有所改变,会有一些难度。老大的同学,在学校一贯嚣张跋扈,后来一旦与其他同学,有言语不和的场景,不是动手打人,就是张嘴发难他人,所说出的话语很伤人。
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在强调的“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的原因。小的时候,性格、为人处世好纠偏。大了到青春期的时刻,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效果也没小时候好。
两件相似的事,大人们的想法,都是不要太在意,自己变强大就可以。却忘了如何才能做到“不要太在意”?这一步,也是有技巧的。
面对他人的嘲笑,如何才能做到不在意?最近给孩子选的这套《了不起的思维》,给了具体的方法:分清事实与观点。
什么是事实?可以被证明的陈述。什么是观点?一个人对某样事物的看法或感觉。
拿小朋友取笑身高的这句话来看:“你都排第一个”,这是事实。后半句的“你这个小矮子”,这是观点。
对于事实,我们需要学会客观地去看。而那些脱口而出带着恶意的抨击,则不用放在心上。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才是我们该分享给孩子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一句简单的“不要太在意,自己变强大”,终究少了些什么。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这个思维方式,在未来,无论遇到他人怎样的贬低,孩子都可以理性对待。
正确面对他人的嘲笑,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只是《了不起的思维》中分享的一个思维技巧。《了不起的思维》里,还有很多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用到的,比如面对“挑战、错误、差异、批评”等等非常实用的方法与技巧。
《了不起的思维》里分享的思维方式、处理事情的方法,孩子一旦掌握了,会受益匪浅。《了不起的思维》,作为送给孩子的新年礼物,算是选对了。
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可能护孩子的一生周全。人生的路,孩子们总归要靠他们自己走出来。只不过,当孩子遇到一些困惑时,我们提供一些好的方法,一些好的书籍,给孩子带去一些亮光,也是必要的。最终,希望孩子们,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信我,孩子们读这套《了不起的思维》,会有很大的收获。
祝阅读愉快。
我是弥小木,家有两娃,爱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