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大龄女青年, 她们想通过旅游或者留学签证的方式到国外寻找另一半。基于工作性质,我无权干涉她们的个人问题。可是,我有时候从她们身上看到一种盲从和对外国过于美好的憧憬。她们是要远走他乡去寻找。可是,那个人(答案)真的就在他乡吗?
对于这种“出走”,让我想起了鸣响雪松丛书的第四本《共同创造》里的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两兄弟寻找智慧的事。
我大概地复述一下:
两兄弟的父母很年长的时候才怀了他们,他们是双胞胎。由于父母的年长,在他们才14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父亲临终前很遗憾,说他没能把生命的智慧传给他们,他就要走了。
哥哥听着父亲这样的遗言,一心就想着“离开家乡”,去寻找生命的智慧。弟弟则不同,他说,每天看见日出日落就很开心了,每天忙着地里的活,单纯地生活就可以学习到智慧,不用远行。
哥哥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要想找到智慧一定要离开家乡,到远方去。他说,等他找到智慧的那天一定要返乡,传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他上路了。
他在外面游历了60年,终于觉得自己有所禅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他看到自己的弟弟已经是子孙满堂,过着幸福的生活了。每当他要传导一个智慧,在他正要开口的时候,总会看到弟弟和家人的实际情景。这些情景正是他要说的这个智慧。他意识到,弟弟一直都生活在智慧之中,已经不需要他来传导了。他这时才恍然大悟!
他用父亲遗留下来的锥子到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了这句话:
“流浪者啊,你要寻找的,其实都在你的身上。你不会找到什么新的,相反地,每走一步,就会有所失去。”
还有一本书隐藏着类似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开篇,少年在一棵无花果树下做了一个梦,因为这个梦,他决定要去寻宝。经历了重重困难,跨越险峻的沙漠,看到了宏伟的金字塔,以为宝藏藏在金字塔里。
篇末,他还是回到他做梦的那棵无花果树下,挖到了宝藏。
这本书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不同读者有不同的体会。我的体会是:
和上面的故事一样,我们所要寻找的,
并不远,那个答案,那个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我们体内那么近。
当时准备用来申请留学的成绩单我曾经也这样认为过,以为答案就在远方,我必须出走才能找到。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到国外留学吧,也许这样我会找到我的另一半。” 我回到毕业的大学,连成绩单都开好了。10份,足够我申请几个国家,不同的学校了。这貌似是一条出路。
然而,它只是条“出路”,不是一条“路”。
不知为何,在我实施这个计划之前,我就遇上我的先生了。成绩单开好,我把它搁放在角落,尘封了,也遗忘了。
我回想起当时的状况,我是有出走的想法,可是我不知道我出走之后到底要干什么。我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对这个决定一点都不兴奋。其实,那并不是我真心想去做的,顶多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段时间,也是信仰在我身上发酵得厉害的时候,也许是“向内寻找”的势头太强大,这种
“向外寻找”的势头被打压下去了。
“向内寻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记得,当时的我开始追溯本源——“我的存在”。
那时候我还是单身,每年过年都承受着压力,逃不掉父母的催婚,亲朋友好友的询问。皈依了信仰之后,迎来第一个春节,那时刚好完成《生命与死亡》的章节。我和妈妈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对话:
我问:“妈,你能说说你怀我的时候的感觉吗”
妈妈:“傻的,问这些干嘛?”
我说:“你说说嘛。我想知道。在我之前两个都是男孩,你怀我的时候有没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妈妈:“怀你的时候就知道是‘你’咯,
就知道是‘你’!
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爱意,她当时就知道里面那个——是“我”!
就这样一句简单的回答,我能感受到“爱”。我能感受到,妈妈很期待我的到来,我在存在之初就“被注入爱”。这也可能是我和妈妈的关系一直很好很亲密的原因。
这就是一种“向内寻找”的体验,我们从源头是去寻找,体验到最初的爱。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这种最初的爱。如果一个妈妈不期待她的孩子的到来,还不想要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还能体验到爱吗?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原生家庭”,也有一个很出名的例子——伊能静。她说她的妈妈不期待她的到来,她体验不到这种原初的爱。她痛苦,开始追溯原初。
如果是这样,这种“向内寻找”的体验是否就实现不了了呢?我们“体验爱”的缺失都是因为“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吗?
我个人认为,把这种缺失爱的原因怪罪于原生家庭,埋怨、怨恨只能会让爱更加缺失。我们首先要走出这种狭窄的关系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只有这样,才会从“向他人索求爱”的这一步,到达“自己生产爱”这一步。到了“自己生产爱”的这一步,你便可以“传播爱”。 这样,周遭的环境会被你传播的爱所改变,也可以说,环境没变,是你变了, 是你看待它的角度变了。
我为什么会和我妈妈进行那样的对话呢?
是因为追溯自己的存在,使我的内在发生了变化。
我内化了催婚、询问等负面的感受之后,我用正面的感受来处理外界的压力,反过来还影响了外界。
记得有一次,我还跟妈妈这么说过:“妈,你不要再担心我找不到,你越担心我越找不到。你要相信你女儿能找到。你要开心,要为我祈福,我就会很快找到。”
妈妈“嗯嗯”了几声。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像我说的那样,转化“担忧”为“祈福”。但是我很肯定的是,我对他们的态度真的变了。之后,我真的就成家了。
成绩单开回来,我没有朝那个方向行动,出国也成了不了了之的计划。成家之后,更不会想着要移居国外,那个想法本身就不是热切想去做的事。
对于那些远走他乡寻找幸福的人,当然也会有成功的例子。只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是一条“出路”或是一种“折中的办法”,那到达的新环境也许只是一种虚设。兜兜转转,终究都要回到那个“原点”,而这个原点,每时每刻都和我们在一起。
而这个原点,就是那颗叫“心”的器官。
-本文完-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