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的格局19

父母的格局19

作者: Antonio李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22-07-23 23:11 被阅读0次

    【解救孩子的容错机制】为什么孩子不听劝,老犯错?

    家长们都怕孩子犯错,一听到老师告状自己的孩子就会头皮发麻。

    我总结了家长对孩子犯错的四个典型反应模式,你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在其中。

    图片

    可是,这样做就能叫停孩子犯错了吗?在给出答案前,我想给大家念一段世界大文豪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悲惨世界》里说的一句话:“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

    答案这么简单:一个人犯错是规律,包括孩子在内。可是,家长为何不听劝,总想让孩子不犯错呢?其中一定有家长的道理。所以,在这节课里,我想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和大家讲讲孩子犯错这件事。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家长面前,一旦孩子犯下了错,所考验的对象就从孩子身上转向了父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犯了错的孩子时刻都在等待家长的回应。如果家长回应得当,犯错不仅能让孩子从中获益,还能增强亲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依托感;然而,如果反应不当,就可能会发生意料不到的“踢猫效应”,导致连贯式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对孩子形成隐形的伤害,甚至危及孩子的健康和生命。

    图片

    图片

    图片

    案例分析

    这个小男孩犯的错几乎是每个孩子在童年里都会犯下的错,然而他却把这个错看得无限大,直到自己无法承受。其背后呈现出两个重大问题:

    第一,家长用情绪反应替代理智回应

    从孩子的留言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极度害怕面对父母的惩罚,也可以看出父母经常采用严苛的惩罚来教训孩子,以为这样做就可以让他停止犯错。可是大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犯错时,分不清自己是情绪反应还是理智回应,也不明白这两种态度会带给孩子完全不同的结果。家长第一时间做出的最本能的情绪反应就是吼、骂、打和贬损。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回应”的反馈方式,它就是家长经过冷静思考后给出的一个正向、良性的意见反馈。孩子在犯错后,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智回应,而不是激烈的情绪反应。

    第二,家长对孩子犯错零包容度

    家长总觉得犯错会毁了孩子的前途,同时又给自己的生活频频添了无尽的麻烦,所以会产生一个错误的假设,如果我的孩子不犯错该有多好啊。可是一个真实的孩子就是不完美的,而且他是需要通过犯错来学习做正确的事的,这被称为“试错”,是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最常规的一种方法。如果家长不能理智地接纳孩子试错,那么在养育过程中,那些想赢在不犯错的父母朋友们,你们很可能就是最大的输家。

    那家长会输在哪里呢?

    首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敢尝试的人。

    一个不犯错的 “乖”孩子就像穿了一双小尺码的跑鞋去跑马拉松,他付出的代价就是以后他再也不会跑马拉松了,他情愿选择坐在路边看别人跑,也绝不想重复鞋子夹脚的感受。这种下意识里害怕“脚痛”的记忆,会让孩子放慢尝试新事物的速度,因此他的大脑接受外界新事物的刺激也会比别的孩子少,最后这个孩子的认知水平、身心成长和性格养成都会被延后,甚至耽误掉。而这双小鞋子所代表的就是父母不接纳孩子犯错的心态。

    其次,让孩子失去了高效学习最需要的“有效失败”的练习机会。

    心理学家卡普尔教授用他的思维模型告诉我们,"有效失败"在任何人的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此可见,一个完全不犯错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无效成功”的完美孩子,而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缓慢成长。因此,父母是否拥有良好的容错机制,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推动或滞后的作用。

    图片

    原理分析:容错机制的本质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容错机制?

    它主要被用于工程设计中,指的是只要把出错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允许或包容犯错情况发生的。而在教育和学习领域,也有一个相同的概念,叫“试错学习理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从100多年前的试错理论,回到孩子身上,是否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了一次认知上的改变呢?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容错被理解为允许孩子通过犯一点小错,来避免犯大错;通过鼓励犯小错,来提倡敢说、敢做、敢思考的主动学习态度,所以,只有当父母有了“容错意识”,孩子才可能获得“试错机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在写《父母的格局》书里也提出了“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呆一会儿“的建议,就是为了让孩子经历一个试错的过程,然后自己去发现纠错的办法。

    记得2015年的春假,我与大儿子一起去做母子游,我把当地的旅途规划全部交给他来打理。有一天下午,我们计划去看美术馆,他查看了地图,发现从酒店到美术馆就是一条直直的大街,于是便告诉我,顺着这条大道走下去没十分钟就可以走到了。没想到,我们走了半小时也没到,原来他被地图上那条直直的线条迷惑了,忽略了其所代表的实际距离。这可苦了我这个膝盖不好的妈妈,但是我没有责备他,相反还乐呵呵地陪着他在错误了多走了一会儿,等待他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预估出错了。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他知道妈妈信任他,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从错误里走回来的路。打那以后,儿子没有再犯同一个错误了。

    讲到这里,你一定会问,那万一孩子觉得我们放任他犯错,他就会无底限地犯错去了。这又是考验家长智慧的地方了,把握“试错”的度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关键,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容错机制”的设置范围和可用程度。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家庭“容错机制”,我设置了以下3个容错底线:

    1.运用同理心:只要我们不愿意看到别的孩子对自己孩子做的事,包括任何身体和言语的冲撞,如果自己的孩子做了,我们就必须无条件地立即制止。

    2. 运用安全观:只要对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实质危险的,我们必须立即干预和阻止,无论是别家的还是自家的孩子。

    3. 运用常理心:只要父母判断这个行为或错误会给孩子或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大错,那么父母就应该行使职责,为孩子喊停。

    归根结底,只要不是影响生命、健康、安全和他人尊严的大是大非问题,我们都要尽可能地开放“容错机制”,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图片

    案例分析

    每个父母在面对孩子调皮的个性和突然的犯错举动时,都会产生瞬间的愤怒和绝望情绪,这很自然,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向视频里的第三个案例的老师学习,不要急于分对错,要给自己和孩子时间,让双方的情绪平复下去,再来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

    这样对待孩子犯错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变得独立自主起来,学会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待犯错,而不是把自己犯错与父母的态度绑定起来,认为只要能够逃避父母的惩罚,自己就可以继续错下去。

    图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格局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hi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