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莫洛托夫鸡尾酒
武器种类:近距离投掷型武器
形状:根据使用的容器不同,呈现不同的形状,也有不同的体积和威力
制作工艺: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随用随做,也可以提前做好,但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保存
材料:易碎容器(通常为玻璃瓶)、易燃液体(也可加入一些易燃固体)、引火物品
用途:纵火
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土制燃烧弹的别称,又名燃烧瓶,是一种制作极其简单的单兵投掷武器。
郑重声明:这里只是作为二战出现的武器介绍,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制作、使用燃烧瓶。制造及持有燃烧瓶都是违法的,使用燃烧瓶可能会被控伤人、纵火、谋杀等罪名,请不要以身试法!
只要有任何一种易碎容器,灌入半满的易燃液体(如汽油),在瓶口塞上一条纱布之类的可燃物做引火物,用软木塞或者塑胶、橡胶等不透气物品堵住瓶口,就做好了。使用时点燃已被沾透的引火物,趁火焰还没有将瓶子烧裂迅速扔向目标。燃烧瓶击中目标后破碎并释放出其中的燃烧着的燃料,达到在战场上纵火的效果。
高级的燃烧瓶是靠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燃的。
燃烧瓶诞生于西班牙内战,之所以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主要是源自另一场战争——苏芬战争。1939年,苏联在结束波兰战争后,借芬兰在国界线附近部署的火炮阵地与防御工事太靠近列宁格勒以及边境上各类的小规模冲突为由,要求芬兰将国界后退数十英里,经过多次谈判,包括以更多的领土换取这一段土地的尝试失败后,苏联随即撕毁《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派遣军队全面入侵芬兰。
对此德国表示:
苏联在在战争期间,曾用燃烧弹轰炸芬兰的城市和平民,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时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苏联外交部长)的莫洛托夫宣称,苏联飞机没有向芬兰投掷炸弹,而是面包。
芬兰人民内心独白:
莫洛托夫的言论使芬兰军民十分愤怒,于是莫洛托夫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芬兰人嘲讽的对象,他们将苏联燃烧弹称为“莫洛托夫面包篮”,而他们手中对付苏军坦克的利器——燃烧瓶,被他们称为“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但是外国记者对芬兰语不是很熟,翻译的时候走了样,就成了“莫洛托夫鸡尾酒”并流传开来。
可乐没关系,想喝也能敬莫洛托夫一瓶
芬兰人通常将坦克作为敬酒的主要对象。坦克车的底部往往是防御最薄弱的的,当燃烧瓶在坦克的尾部燃烧时,可能令坦克的油缸爆炸。部分苏制坦克设有外挂油箱,很容易被从外面打开后点燃,当游击队在近距离以燃烧瓶快速突击,坦克车的灵活性不足应付,于是陷入被动;如果燃烧瓶撞上坦克后部上方的发动机散热口,可燃液体还可以流进去瘫痪坦克的动力系统。当时坦克主要采用铆接,车体密封并不严实,燃烧油十分容易流入。
芬兰:鸡尾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苏联:我现在戒酒来得及不?
哦对了,现代坦克主要采用整体铸造技术,燃烧瓶用处很有限。
后来苏联在卫国战争时面对德国的装甲集群,又想到了这种可怕的武器,德军在那个时期的坦克对燃烧瓶也几乎毫无抵抗能力,使得苏军有了简单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尤其在巷战时,燃烧瓶堪称游击神器,果然挨打了就会长记性。
碰个杯,对瓶吹
燃烧瓶虽然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对不熟悉的人来说还是存在相当的危险的,最常见的错误还是点燃以后的投掷过程出错。
因此再次声明:请注意安全,遵守法律法规,不要制作、使用燃烧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