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我过于求全责备,孩子的缺点和陋习看在眼里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也许是我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从默默地“屡教不改”到开始逐句反驳,我的状态也开始烦躁甚至抓狂,话便重了许多。我的话大概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哭了,我一下子懵住了。孩子哭得伤心,我的心便碎了。接下来的对话便平和了许多,我的话多半是哄,在这种意境下河孩子的距离便拉进了许多,孩子大了,很少愿意和我们零距离的谈心,我甚至很庆幸这次机会的创造。
我和妻围坐在孩子身边,其实很温馨的。孩子还没能停止抽泣,我们断断续续谈了很多。孩子的许多问题来自于内心的自卑,包括眨眼和镜头恐惧,这就解释了三年来两地相隔一张自拍照难得、一场视频难求的原因。有些问题孩子自己知道但却不愿意面对,有些问题甚至令她感到恐慌。突然间感觉孩子很可怜,感觉自己很不称职。虽然孩子们之间闲聊时把她们自己列入“溺爱没走形”之列,算是对我们付出的一种肯定,但我知道,我们所做的只限于生活照顾和教育引导督促而已,孩子的内心世界呢,我们真的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吗?
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排斥和远离我们的生活,圈子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让我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想要有更多的交织就必须向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告别,了解并接受孩子们的思维和喜好,向本不属于我们的生活理念投诚,让孩子接受我们做朋友。不为别的,只因为孩子目前还不具备照顾自己、独自生活的本领,在此之前,其实还需要我们在她真正独立前再护送一程。
我只能试着做这些了,即便我想再多做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