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由于踢了几场大运动量的比赛,脚后跟便疼了起来。本来想养些时日,能够自愈,没想到持续了整个疫情,因为疫情,没怎么运动,应该算是比较好的静养了,没没想到,疫情过后,跑步、踢球,脚后跟还是疼。
于是去了医院,拍了片子,足底有骨刺,确诊为跖筋膜炎。
足底医生给了诊疗方案
1.放松小腿肌肉
2.口服消炎药物
看着医生给我演示如何放松拉伸小腿,我笑:-D了。这个我熟啊。
因为平时健身、跑步,对拉伸有比较多的关注,所以如何拉伸,如何放松小腿肌肉,我比医生好像还要专业些哦。
3-5天的持续拉伸放松,足底的疼痛基本控制住了,跑步踢球后,针对小腿也重点拉伸了,基本疼痛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了。
那么如何看待医生,看待自身对我的诊断呢
1.
整个过程是这样,出现症状-医生确诊-给出治疗方案。
确诊这块,由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医生有大量的病例以及专业的医学知识,听完描述就有了八九不离十的猜想,再加上用专业的医疗设备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是一个比较良好的闭环,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诊疗方案,医生更多的是根据病理,以及常用的大多医生的医疗方案,给出建议,患者就离开了,到底效果如何,反馈机制就没有那么及时准确了。
2.
有这样这个笑话:
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活,我发现了,就房地产中介对我是真心的,天天打电话催着我买房,可惜啊。我没听,要是早听中介的,我现在可能已经财务已经自由了。
为什么没有买房,中介说的没错,买房是好的投资,大概率会长,但是你更知道你有没有钱,或者你的钱现在有其他用途,这方面你比中介清楚的多。
所以你自己的情况你比其他人都清楚,所以医生给的方案,有用没有用,效果明显不明显,你比谁都清楚,身体会如实的反馈。
按照大致的方向自己是否可以调整,可惜在互联网上有没有相同的案例,有没有其他方案,如果太过专业,是不是可以再换个医院换个医生试一试?
3.
医生也是人,他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知识盲点,他也有个人偏好。
可能对于这个病症,对于小A效果特别好,并且小A因为这个特地来医院感谢过他,还送过锦旗,所以他记忆特别深刻,这样他可能就路径依赖,可能就对你特别推荐这种方案。
而还有的医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旦确定病情,对自己的诊疗方案特别偏执,根本不注意你的想法
在《最好的告别》姐妹篇《最好的抉择》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丽莎足底长了骨刺同时患有腱鞘囊肿,丽莎借鉴同事的做法,注射可的松,缓解症状,可是医生这种做法没有用,并同时说"你之所以疼痛是因为有骨刺,有腱鞘囊肿并有严重的关节炎。这些问题我能够帮你解决。只需要两周,你就可以康复了,想怎么旅行都可以"
这像什么,推销商,强烈推销自己的方案。所以,我们还是把他们定义为方案提供商好了。
所以,我们需要让医生提供几种方案,自己了解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可能带来的后遗症。自己来做决定,最后自己选择方案。
记住医生只是方案提供商,他是来竞标的。
4.
自己做选择?
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不懂啊!
万一结果不好怎么办?
首先要强调没有完美方案,最后每种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瑕丝。这是总的选择。
其次,不要只相信权威,自己怕劳神,怕各种冲突带来的困扰。记住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身体,更在乎自己的身体。
自己对各种方案带来的后果仔细权衡,对每个决定的方方面面做过分析,最后自己选择。
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