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两位同一时间入职的员工,小张和小陈,在年度考核中,老板给了小陈教高的等级。
考核低的小张不满意,去找老板理论。
老板得知后,把他俩叫过来,吩咐他们去楼下看看,有没有卖土豆的。
手下小张得命后,急忙地跑下楼,然后火速的上楼。
报告老板,楼下有一家卖土豆的铺子。
多少钱一斤?老总问。
小张说没问,然后又火急火燎的跑下去。
老板,土豆三块5一斤。小张想这下老板应该满意了。
他家的土豆新鲜不新鲜,店铺几点钟关门?老板接着问。
小张蒙了。
这个时候,小陈也上来了,给老板汇报:
老板,咱们楼下确实有卖土豆的,而且还有两家。
在楼下正门旁边10m处就有一家。卖家是个老太太,土豆3.5元一斤。她家土豆看着很新鲜,土豆个头中等,每天早上6点开始都在,一般10点左右卖完了就没有了。
下楼往东走50m左边拐弯处,还有一家。老板是一个老头,土豆3块2一斤,价格稍微便宜一些。不过土豆就看着不如第一家新鲜,个头也参差不齐。我问过了,他家土豆多,从早到晚一直有在卖,库存不少。
听了小陈的汇报,老板很满意。
站在一旁的小张,羞愧不已,他无话可说。
观点: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有人说,这老板能不能一次把话说话呀?好让员工办事。话不说完,让员工去想,大家都多累呀!
也有人说,小陈做事情肯动脑子,晓得替老板多想一步。小张就不合格了,做事情不思考,需要老板推着走。
两种说法都对。但是,我更偏向于第二种:我们做事情,确实需要动动自己的脑子。
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是老板,会更信赖小陈,还是小张这样的员工呢?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肯定是小陈。
小陈收到任务后,在行动时,懂得去思考老板的意图,获取更多信息去帮老板做决策。
老板为什么让我去看有没有卖土豆的? 老板是想买土豆吗?老板要卖的话,多少价格合适?周围有没有更多家的土豆卖家可以对比,供选择的?
小张呢,没有动脑子去想,老板让他看土豆的意图。
当问到土豆价格时,小张再次立马跑下楼去确认。然后问到营业时间,小张又不知道。 要不是小陈来了,他估计又要跑下楼去确认。
你看,我们可以说小张懒吗?他不懒,他身体勤快,是一个合格的跑腿员工。
不过在老板眼里,更加有效率的办事方法,当然是需要靠思维的勤奋,而不仅是身体的勤奋。
回看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小张”这类的同事呢?
我猜,是有的。
“小张们”每天早上踩着打卡时间点踏入办公室,惯性地打开笔记本后,第一件事就是启动工作聊天软件,就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等到下班时,个个满脸疲惫。然后回想一天都干了什么事情?还真想不起做了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
反正就是一整天都很忙,消息和事情不停,没有中断过。
曾经,我也是其中一员。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却找不到忙的价值。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种忙碌:
是用了身体的勤奋,掩盖了思维的懒惰。
其实这里有个身体的秘密,身体一旦忙碌起来,就很容易没有精力再去动脑子想问题。
这是我们大脑的保护机制,避免消耗过多的能量。
甜点:
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痛点呢?
在这里给大伙分享个办法:to do list 是个不错的主意。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花2min好好思考一下,今日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输出一份每日计划清单。
可以把待做的事情,按照三个维度区分:重要程度,紧急程度,难易程度。
把重要紧急的事情排在前面,无关紧要又简单的事情放在后头,困难的事情放在前头,花一整块时间去攻克。
拒绝无脑勤奋,动起脑子搞事。从你我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