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专家穆长春亲自解读数字货币:
1.双层投放和双层运营
2018年的1月25日,央行副行长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实际上已经确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框架。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也叫双层投放体系。
什么叫双层运营体系?就是上面一层是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下面一层是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对老百姓。
原因: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
货币发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人口多,应用场景多,各地的经济发展、人口基数、资源等差别非常大,所以央行在发行货币的时候要考虑设计、发行、流通的整体环节,需要考虑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果采用单层运营结构,即等于央行直接面对全国所有消费者和消费场景。想想都任务艰巨。
另一方面,央行也有自己的很多系统:大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网银、银联、网联等,这些系统面对的用户原来都是银行机构、金融机构,也不直接面对老百姓。
如果在数字货币发行的环节,央行直接面对消费系统,人力、财力、资源等都会面临客观的不足。
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机构(蚂蚁金服等),在IT基础设施应用和服务体系,都比较成熟,在金融科技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没有必要抛开现有的商业机构的基础设施,去另起炉灶、重复建设。所以采用双层的运营体系。
2.技术路线:不预设技术路线。
DCEP也是一个混合架构,即区块链技术和中心化技术混合式开发。央行选择技术中性,即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商业机构对百姓兑换数字货币的时候,用什么技术来兑换?区块链,还是传统账户体系?电子支付工具,还是移动支付工具?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央行都能适应。
换句话说,央行在技术路线选择时,只要商业机构能够达到我们对支付交易并发量的要求,和客户体验的要求,以及对技术规范的要求,无论采取哪种技术路线都可以。
DCEP是继“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更深度嵌入他国底层经济的利器
由央行参与DCEP设计的专家表达的以上两点,可以明白,央行在发现数字货币的时候,并不会破坏现有的中国商业银行系统,和现今的货币发行生态,依旧需要由大量的、多样性的商业机构支撑央行对于应用场景的货币支撑。
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投放进入市场的目的来看,DCEP是现有货币的另一种数字形态而已(第一种数字化货币=网上银行、移动支付)。DCEP对我国的意义更大的点应该是在对于世界经济的参与程度而言。通过互联网经济、移动支付技术的世界领先性,在数字货币的跑道上进行弯道超车,突破原来由美元、英镑、日元等货币垄断的国际结算货币体系。
能够进入国际结算货币体系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明了。作个不恰当的比喻,美元是世界认可度最高的国际结算货币,因此在世界货币领域,他就是无冕之王,如果把全世界的国际交易都浓缩在一个赌桌上,美元就是这个赌桌上的通用筹码。谁想上台,都要先兑换,赌完后再兑换一次,一来二去,美元背后的美国其实就是个坐庄的,十赌九输,庄家通吃。
另一方面,原世界经济里的大长老们,都在压制新秀的崛起,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变着花来阻止中国的强大。而“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东盟十国……这些种种都是我们在寻找另外一条通往世界舞台的新路径。
用中国经济的体量和中国发展速度作为基础、用“基建狂魔”的技术实力、加上由“亚投行”出资、投资他国的基础建设,接下来再配合DCEP数字货币技术+移动支付技术……一套完美的组合拳。
“要致富、先修路”以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亲身指导其他发展中的兄弟国家。想修路,没钱?亚投行给你贷款。想造桥,不会?“基建狂魔”全项目输出、从设计、建造、到设备、人员,“一条龙服务”,让你感受什么叫“中国速度”。
从贷款开始,发展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作为敲门砖,到货币上嵌入他国的经济结构中,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首先,没有拒绝的理由;其次,无法阻挡。啧啧啧,你中有我,难分难舍,有幸可见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