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作者: 007明_阳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17:01 被阅读0次

    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得到听书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一期要说的这本书叫做《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是李笑来。李笑来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在得到App开设了订阅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主要讲了些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句话,李笑来说,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你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必须打开心智,做有积累价值的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获得时间的回报。

    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要做起来却极为困难。李笑来做过很多年的英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就发现,有很多学生会陷入一种既勤奋又懒惰的尴尬处境。勤奋是说这些人早上可以早早地起床,可以用很多时间复习准备考试;但是他们又经常会懒于思考,比如为了写出高分作文,一些人愿意背下几百篇范文,但是不愿意琢磨一下好作文背后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李笑来认为,根源其实在于他们对于时间压力的感受出了问题。他们总是感觉没有时间了,所以内心总是充满恐慌,为了逃避这种感受,他们会花很大力气琢磨快速成功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就是会陷入这种虚假的勤奋状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李笑来强调说,我们要认识到时间是没有办法被管理的,因为没有办法让时间快一点或是慢一点,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唯一能管理的也只有自己,只有通过开启心智,运用积累的力量,才能跳出虚假勤奋的陷阱。

    如果要明确地定义这本书的类型还真不太好定义。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这就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但翻开后发现其实不是,书中讲时间管理的部分并不多,大部分内容是和心智成长有关。要说它是一本成功学的书吧,也不是,成功学是假设人人都能成功,但是这本书里只是告诉你李笑来面对问题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很多内容都是反成功学的。要说它是一本鸡汤书,那就更不是了,因为里面并没有对弱者的慰藉,有时候可能还会表现得有点冷冰冰和残酷,就是反复提醒你要面对现实。那要如何定义这本书呢?罗振宇给这本书下的定义是:一本认知模式的操作系统的升级指南,可以帮你提升大脑的运作效率。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词典来用,书里的内容以词条为主,比如“估算时间”“勤于思考”,每一个词条的篇幅少则几十字,多则几百字,但是通过对这些常见基本概念的解释,我们能对一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能让我们学会正确的自我管理的方法,用更聪明的方式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书里有非常多的概念,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听从作者的建议,买一本逐字逐句地阅读,仔细琢磨一下里面的内容。下面我挑出这本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关键点为你详细解释,分别是接受现实、任务管理、学会学习。

    第一部分

    先说第一条,接受现实。

    李笑来认为,和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先来解决一个问题,怎么判断一件事是不是正确的?核心准则就一条,就是看这个事是不是现实。这个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

    举个书中的例子。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它的分布不均匀是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我们知道,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处在极度的贫困状态,也只有极少数的人处在极度富有的状态,中间大多数人则是处在中等水平,拥有不多也不少的资源。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匀看上去简单易懂,但是在理解之后平静地接受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

    对于没有办法接受现实的人来说,只有一种方式能应对,就是逃避。比如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他在面对资源稀缺的现实时就选择了逃避,他采用的方式是限制自己的主观愿望,他主张清心寡欲,累了就找个木桶住下,饿了就到垃圾堆里找点剩饭。不光是几千年前资源稀缺,就连现在的发达国家,物质已经相对丰富了,但是资源依然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依然非常大。

    西方现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起一直到凯恩斯,才明确提出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用,才算是正视资源的稀缺性。你看,资源稀缺这个简单的客观现实,从第欧根尼到凯恩斯,人们花费了2500年才接受,可见接受现实的难度有多大。

    不过虽然现实难以接受,但是要开启自己的心智,就必须得接受它。哪些现实我们一定要正视呢?李笑来为我们列出了下面三条。

    第一条,速成绝无可能。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的。比如胎儿就一定要经过40周左右的时间才会出生,这个阶段不能加速也无法跨越,谁都没有办法今天怀孕,明天分娩。学习新技能,获得资源,达到目标,改掉坏习惯,都需要时间。既然没有人能够速成,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一个字“换”,想要什么就拿已有的东西去交换。如果什么资源也没有,那就要先把手上的资源用好,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自己想要的。作者还讲到了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当你每次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要去想“我有什么”,这样能帮助自己戒掉急躁的速成心态。

    第二条,完美并不存在。

    比如作者在做咨询工作的时候发现,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有那种不现实的、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越是没有常识的客户提出的要求越不靠谱,因为不懂,所以就胡乱提要求,他们的完美全凭想象,所以经常受到现实的打击,就会表现得很脆弱。大不列颠语料库有个统计数据,“完美主义者”这个词经常和“脆弱”一块出现,并不是没有道理,这是人们记录现实时最常用的搭配。还有很多人因为害怕做不到完美,就迟迟不肯动手,还找借口说这是做不好就不做的态度。实际上没有什么事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完美的,即使完成的事也不可能完美,我们要接受完美并不存在这个客观的现实。

    第三条,未知永远存在。

    很多人在学习新事物时,害怕未知,希望一切尽在掌握,总想什么都搞懂,所以常常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人想做一款 App,他就总想把所有的知识全搞懂才开始动手,这就有点像钻牛角尖,因为总有新的东西是未知的。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就容易产生焦虑,导致失去理智,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决定。所以,我们应该先接受未知的存在。

    怎么接受呢?我们可以尝试把未知分成两种,一种是永远解决不了的,这类问题对我们的意义并不大,可以直接忽略;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解决的,这类问题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要把精力放在这些问题上。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放弃马上就要解决的想法,不过多纠缠,把问题先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惑继续前进、学习。当然,继续前进不代表忽略问题,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未知永远存在,我们必须在未知中不断前进。

    总的来说,要开启自己的心智,就得接受现实,认识到速成绝无可能,完美并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认识到只有现实的事才是正确的。

    第二部分

    刚才我们说的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接受现实。接受现实不是让你认命,而是认清什么是能够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各种外部客观的约束、你的先天条件还有你的努力程度,打个比方,它们相当于你大脑的硬件和软件,提升的空间并不大,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就相当于操作系统,这是我们能够把握和提升的。那要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用更高级的操作系统处理任务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看第二条:任务管理。

    很多人做事没效率,容易半途而废,李笑来认为本质上是任务管理出了问题。如何做好任务管理,我们分享他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是要正确的估算时间。

    在时间管理领域有一个法则,意思是说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这个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很多人在制定任务时总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去判断自己对这个领域是否熟悉。对于熟悉的领域,因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各个环节需要的时间,估算起来就相对容易。但是很多任务人们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在执行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会发现总有新问题要解决。

    那么怎么正确地估算时间呢?我们首先要积累各种知识。各学科的知识都是密切相关的,想顺利完成任务,只掌握一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跟它相关的各种知识。比如想读懂一篇英文文章,除了知道单词的意思,还需要掌握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学科背景、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要亲自去做一遍,积累经验,把陌生变成熟悉,这是解决意外的唯一方法。如果还是不由自主地低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那就假设每件事都要比预想的花费更多的时间,接受这个事实可以避免被截止日期压迫的恐慌感。

    第二点是要记录时间开销。

    在做任务管理时,很多人还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所以没法做出合理的任务清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李笑来建议通过记录时间开销,磨练自己对于时间的感知力。他的这一做法是受到了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事迹启发。柳比歇夫有着奇妙的时间感知力,有多奇妙呢?就是即使他不看表,也能准确地说出做每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能够精确到分,就好像在自己的身体里装了一只精准的计时器一样。

    那要怎么像柳比歇夫一样把计时器安装在身体里呢?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记录“事件-时间日志”,也就是详细地记录每天做了什么事,每件事花费了多少时间,记录要精确到分。例如下午写了一篇文章,15:00开始写,到18:00左右写完,差不多花费180分钟。二是坚持记录,如果只记录某一天的日志是没有用的,要记录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更久。在开始时,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有点麻烦,养成习惯的过程也可能会有点辛苦,但是只有尽力去了解时间以后,才能更好地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第三点是要建立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包括计划、列表、预演和验收。

    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计划是成功的前提。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也试图去制定计划,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为啥呢?因为有些人制定的计划根本没有可行性,比如,一个只会200个英文单词的人,想在六个月内,每天只复习2个小时,然后在托福考试中拿高分;再比如,没有任何基础的小白7天想学会 Java 编程,他们都忽略了现实的局限以及积累的作用。

    那怎样制定现实可行的目标呢?李笑来建议先用这两点来衡量目标是否现实:一是已经有人做到了,二是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如果符合,立刻行动,在行动中再调整纠错。对于计划,李笑来的另外一个建议是做短期计划而不是长期计划。一方面是因为制定长期计划是一件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完成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年代,谁都无法预料哪怕一周以后会发生什么。而且,个体本身也在不断成长迭代,变换想法。所以,制定一个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一周计划,坚持完成它,对我们来说,比随意制定一个一年计划更有意义。当制定计划的能力积累得足够多时,再尝试制定两周计划、月计划甚至更长的计划。

    再来看列表。列表的好处是帮助我们井井有条地组织任务,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比如你决定去超市购物,就在列表上列出所有要买的东西,到了超市直奔目标,买完一样划掉一样,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防止漏买哪样东西。那怎么制作列表呢?李笑来建议先要选择容易携带、可以随时拿出来写写画画的列表工具,比如纸和笔。列表的内容不必太追求完美,想到了就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要执行到底,即使执行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也不要随意改变,而是把新想法放在下一阶段列表中,然后继续把精力放在正在进行的列表中。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在做事情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至于准备到什么程度算充分,大家却说不太清了。李笑来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在具体执行任务之前,针对某一场景进行流程设计和预演。比如,给重要的客户打电话之前,先确认对方是否方便接电话,列好通话要点,预测对方将会问哪些问题,想好答案,在手边放上纸笔,随时记录通话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等等。这里只举了打电话的一个小例子,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需要去设计流程,反复预演每一个步骤,调整细节,这样做能够帮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减少犯错,在任务中表现得更出色,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做最充分的准备。这个习惯虽然微小,但是日积月累,也会给人们带来天差地别的变化。

    很多人制定了计划,也进行了预演,但最后任务还是不了了之,其实本质原因是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验收机制。什么是验收机制呢?最常见的验收机制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无数次,那就是考试。老师讲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会应用了吗?用得好不好?考个试就知道了。做事情也是一样,任务做到什么程度叫完成?什么程度叫完成得好?都需要设立一个验收机制进行检验。

    怎么落实这个机制呢?方法是在任务开始前就写出每一个项目的验收标准。前面我们讨论过,这时候要避免掉入完美主义的陷阱里,不要给自己设置太高的目标,也不能完全没有标准,最好是稍微努力一点就能达到的标准。其实等于是给自己的任务加上了一个进度条,完成之后可以前后对比一下,真实的情况和预想的有什么样的区别。这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在完成任务时更有耐心,更有成就感,并且会不由自主地更加专注,这样就能避免做事虎头蛇尾的情况了。

    总的来说,在管理自己的任务时,要正确的估算时间,意识到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要长得多;要记录时间开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还要制订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计划、列表、预演、验收,确保任务现实可行、组织清晰明确、流程经过反复梳理、结果有标准可以检验,一旦开始就能有头有尾地完成。

    第三部分

    说完了操作系统的升级,再来说说给自己的大脑装上外挂,就像给手机上装上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一样,你得学会给自己下载技能。用李笑来的话说就是,如果你能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那你就可以变成任何你想要变成的新物种。具体要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条,学会学习。

    李笑来是个学习高手,他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却做了销售,之后进入新东方教英语,成为新东方的名师,出版了几本关于英语考试的辅导类书籍,他还学习了编程,能自己编写网站,他持续跨界的底气和成就都来源于他的学习能力。他在得到 App 开设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大部分内容是在教大家怎么学习。李笑来认为,学习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是让人们不断自我更新的基础,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所以,在书中他也用了整整一章来告诉我们如何学习。

    为什么李笑来这么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呢?他觉得如果缺少学习和思考能力,那么人的处境将和笼子里的猴子差不多。说个书中提到的实验,有实验人员将5只猴子关到一个笼子里,在笼子顶上挂一串香蕉,实验人员准备了冰水,一旦有猴子碰到香蕉,就马上用冰水浇所有的猴子。几次下来,猴子们就不再试图去拿香蕉。然后实验人员在笼子里放进了一只新猴子,当新猴子尝试去拿香蕉时,即使实验人员没有浇冰水,原来的猴子也会暴打新猴子一顿。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放弃了去拿香蕉。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即使把笼子里的猴子全部都换成新猴子,也没有猴子敢再去拿香蕉了。猴子完全搞不清楚香蕉和冰水的关系,也找不到既可以吃香蕉又不会被冰水浇的方法,不仅自己不敢碰香蕉,也不让新来的猴子去尝试。如果人类不会学习和思考,也会犯像猴子一样的错误。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个体经验还是群体经验都有局限,要想突破这些局限,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思考。

    那李笑来在学习和思考的方面到底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呢?下面就来说一说他着重强调的三点,也就是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和持续应用。

    第一点,学会自学。

    要拥有高超的自学能力,得着重注意锻炼阅读、写作和实践的能力。我们都觉得自己接受过不错的教育,阅读理解能力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李笑来说,大部分人是看不懂一篇文章到底要说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阅读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我们要做到独立思考,就得不断地甄别输入的信息是否可靠。我们平时所谓的独立思考,其实本质上也是把别人的结论重新推理一遍的过程,所以说,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判断作者的论点有没有道理、结论是不是经得住推敲很重要。

    当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后,写作就变成了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很多人觉得写作就是使用华丽的辞藻写出令人感动的句子和故事,所以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其实本质上是没有理解文字的真正用途。李笑来的观点是,文字的本质用途就是清晰地传达观点和知识,至于文采、修辞都是次要的,很多人过度注重所谓的文采,其实没有必要,能把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好的文章。比如李笑来认为,世界上如果真少了一部《红楼梦》或是《西游记》,并不会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程度有多大影响。我们的语文总是过度强调文学的重要,忽略了文字的功能,比如传递信息、记录经验等等,这些功能非常重要。当然,这种对比有没有价值我们不做评判,但是有一点要明确,只要丢掉写出华丽文字的妄念,每个人其实都会写作。

    说完阅读和写作,然后是实践,把学习到的东西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就拿英语来说,很多人学了英语从来不用,不断地背单词、背句法,但是却从来不上国外的网站,不去看英文书,不去和外国人交流,这样就不会有本质的进步。正确的做法是学到多少就应该尽可能去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再及时回来学习,这样一次一次地反复演练,最后就能让知识融会贯通。真正的自学高手就是这样养成的。

    这是学习方法的第一点,学会自学,接下来我们说学会思考。

    思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甚至有80%的人懒得思考、厌恶思考。因为大家都觉得思考是件很麻烦的事,要想想明白那就更难了,但是李笑来认为,只要抓住思考的本质,清晰地思考就没有那么难。很多人总想不明白,是因为不知不觉就会掉入逻辑错误的陷阱,而犯下逻辑错误的最重要原因是概念不清。什么叫概念不清呢,就是没有办法清晰准确地辨析出一个概念的本质内涵。

    我们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创造出很多新概念,也会抛弃很多错误的概念。比如17世纪以前,化学家没有办法理解有的物体可以燃烧、有的物体不能燃烧,当时的人还不知道空气的成分,因此就创造出了一个词,叫做燃素。他们认为有燃素这种物质的物体就能燃烧,相反,没有的就燃烧不了。这个概念在不久之后就被丢掉了,因为人们知道了空气的成分,知道了燃烧依靠的是氧气。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就是这样不停地修正和增补一些必要的概念,不断地升级认知。

    那些所谓脑子混乱的人,本质上就是概念模糊,把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作一回事;而所谓脑子清楚的人,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有用的概念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把一门知识比喻成一个房屋,基础概念就是建造房屋的砖头,选择尺寸合适、质量过硬的砖头,房屋才能坚实稳固。只有能分辨出概念之间的差别,不断地更新迭代,最后让这些概念在脑海中互相编织成一套价值网络,我们根据这套网络来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所以,李笑来在得到订阅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也做了很多基础概念的辨析,比如,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财务自由,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刚需等等。只有打磨清楚脑海中的各种概念,才能清楚地思考,进而改变自己。

    说完学会思考,我们再来说持续应用。

    很多学生会问李笑来具体的学习方法,他们想知道更加简洁高效的方法论,似乎觉得只要摸到那个窍门,那么进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似乎并不是,那些英语学得好的人,反而并没有什么高效的方法论,而都是在使用笨方法。比如逆向英语学习法的创始人钟道隆先生,他是英语学习的高手,45岁才开始学英语,但最后成了翻译家。他主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本质上就是听写。这几乎是所有外语专业最基础的教学手段,但是他本人就是靠这个笨办法一年就成了高级翻译。聪明人下笨功夫,这一点恰恰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听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和方法这东西听得再多,如果不去做,也没有用。只有把道理想明白,然后按照方法去实践并且持续应用,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系统,甚至让自己脱胎换骨。那到底应该怎么坚持呢?第一是要不断重复,就是花大量的时间不断去练习。钟道隆先生为了学习英语,在3年内写了一柜子的听写记录,用掉了一把圆珠笔芯,听坏了12部收音机、4部单放机,还翻坏了两本词典。第二是要有耐心,不能付出了马上就要求得到回报,要相信积累的力量,自己只管努力去做,剩下的交给时间。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进展缓慢,甚至会感到失望,但是只要付出耐心,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看到令人惊讶的结果。

    总结一下这部分。我们介绍了学习的三种方法:一种是自学,重视阅读和写作,把学到的知识多多的应用;一种是学会正确思考,辨析清楚脑海中的概念;除了弄明白这些道理,还要坚持练习。掌握这些,才算得上是一个会学习的人。

    总结

    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整体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我们说了要接受现实,认识到速成绝无可能,完美并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对现实,才能开启心智成长之路。

    第二部分,我们说了在管理自己的任务时,要正确地估算时间,意识到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要长得多;还要记录开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还要制订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一旦开始就能有头有尾地完成。

    第三部分,我们说了学习的方法,强调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阅读和写作尤为重要,还要注重实践,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正确思考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概念,经常剔除自己脑海中不正确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坚持练习,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

    李笑来在这本书里所讲的内容其实都指向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帮我们活得更好,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自由的时间,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为了生存出卖自己的时间。要实现这些,就要做正确的事情,相信时间的力量,一直做,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它会给你确定的回报。

    撰稿:张凯

    脑图:摩西

    转述:满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ps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