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80后的语文课本里,有篇来自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统筹学”文章,其中有一个关于烧水泡茶的例子,节选原文如下: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篇文章,尤其这个例子对我影响至深!
我生性急躁,生活中遇到有好几件事情迫在眉睫需要处理解决的时候,总希望能尽快完成。所以,接触这个“统筹学”的时候,当时的我已经似乎秒懂这个科学方法论了。
这个来自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知识点,于我,竟然无需刻意理解反复练习,在接触它的那一刻,就深入骨髓地应用于我的生活了。
有了娃之后,日常琐碎特别多。比如要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烧好水泡奶备用,手洗衣物,回复一个需要些许时间的电话,还要整理房间。我的处理方案与统筹学课文中的方案甲工序安排有异曲同工之处——我通常是先给壶里盛上水,在烧水的同时回复电话,再需要提高效率的话,还可以同时顺手做些轻便整理,最后洗衣物。
对于要求高效的人来讲,统筹安排琐事并完美解决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项目!因此,不得不说,我习得了一个能让我幸福指数提升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