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里,古稱阿密哩,名字的由來是源自平埔族對該區域的稱呼,至於是何義意,就留待追憶吧,反正這個名"阿密哩"聽起來怎麼說也都比光明里親切,像是母子間的親睨呼喚,讓人戀戀不捨。
這地區自古是連結內山與中部外海的重要通道港埠;雖然只是個小小渡口,但對於溪南地區、想取道前往阿罩霧的旅人驛卒而言,卻是人力所不能跨過的,自然也就形一道天塹,隔開了兩岸居民的生活與發展。
在這個渡口,大里溪橫寬近里,河岸對呼可說是遙不可及,可大自然並不因為人類生活感覺不方便,就停止了沖積的作用,所有的河流一旦來到烏日,往往抵不住大肚山脈餘勢,繞彎而過,在阿密哩這兒一條旱溪給這地方圍了個圈來個大包圍;大里溪穩當檔滙流大里和阿罩霧泉湧之後,在最大水勢下偏偏在過了五張犁(五光里)後在阿密哩來了個六十度的大彎,沖積作用下的阿密哩兩岸,河床日漸寬闊,沖積沃土不斷增生,茲養了烏日這個大糧倉,也讓阿密哩充滿了綠綠的農田、藍哇哇的流水,當然,有一好沒兩好,水患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了。
在早期的阿密哩河畔,寬廣的河床,早年吸引來了一大批養殖人家,大片大片白煞煞的鴨鵝把阿密哩大里溪畔弄得生氣勃勃,一時間鴨喊鵝叫的,好一片農村景象。當年我最喜歡的,就是那橋下的夕陽,偶時走到橋上(那時由溪南橋上往西望去,不像如今又是焚化爐煙管頂天,也沒有新橋橫亙眼前,遠方不會有一根根高壓電塔插了一路,更沒有高鐵高架、74號遮住視野;只要你眼睛視力夠好,直接望到大肚溪口都不是個事,加上那時未建堤防的自然濕地、草原及錯落大小不一的石塊,這等美景配上乾淨水面和幾隻鴨子,實在值得按上幾百個讚。
但,照片呢?
如今,相機方便了,但那幅景緻卻只留在回憶裡,不復追憶;至少,我們還能趁著地利之便,好好享用這暮光美景。
我會用暮光之城來形容阿密哩,其來有自,讓我們來一張張好好欣賞與分析吧。
在日落時分,台中縣哪個村里能讓你由東向西看,享有漂亮天際線(中間沒有過高的建築群阻擋?
在黃昏時刻,可以宁立高處,不受驅趕,咨意停留?
落日水流,暮色勺勺,金燦閃爍能在何方?
風吹草低,老農歸的景像,一派田園景色。
霞光萬丈,落日餘暉下,一輛列車緩緩駛過夕陽。
水色耀餘光,色彩豔炫異常,是都巿的LED裝置可以做到的嗎?
乾淨的天空,炫亮的雲彩,只有空氣清新,天空清明才能看得見不是嗎?
哪個村莊、哪條小路、哪一棟建築物,可以拍出遼闊視野、源遠流長的感覺呢?
雖偶有幾條電纜劃過眼前,卻只能乖乖待著當陪襯,對吧。
在同一個畫面裡,你要山有山,拍水有影,農景只要轉個彎就是,城色建築也閃爍其中,各司其位不搶戲,想要拍,請來我們家鄉的暮光之城吧。
喜歡我的故事,歡迎關注我的同名微博、臉書粉絲團: 烏日
有故事的所在 給我點讚、關注、連絡,也歡迎烏日鄉親們提供材料喔。 我的臉書FB是:
https://www.facebook.com/BlueCatSunny/?ref=bookmarks 微博:
烏日·有故事的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