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逻辑可以训练出来吗?这几天读的《逻辑思维是训练出来的》就给了我肯定的答复。
(待整理)
一、现状
商务人士的“学习量”普遍不足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即便是在全世界商务精英聚集的商学院里,也几乎都是“凡人”。
实际上,商学院的学生们也常常会半开玩笑地说“I'm not a rocket scientist”(意:我可不是能造火箭的天才科学家)。我个人觉得,仅从表面上来看,日本一般的商务人士与海外的MBA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无论是MBA的学生、商务咨询顾问,还是投资银行的职员,其所使用的分析工具都是Excel。而且,其在工作中所用的公式,也没有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复杂计算或逻辑关系,说到底都是一些连小学生都能看懂的“四则运算”而已。
但是,与海外的专家相比,日本的商务人士却有着明显的劣势。那就是“学习量”。在知识的输入与逻辑训练的“量”上,海外的专家与日本的商务人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当你进入了商学院以后,就意味着你每天都要反复做以下的事情:一晚上看完100页的论文资料,与操着流利英语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结果汇总成一篇10页左右的报告。
这还不仅限于商学院中,在大多数的外资商业咨询公司中,也是同样的工作状态:大脑每天都要有反复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你加入了一个项目后,首先,要花几天的时间,阅读十几本相关的书籍;其次,基于所提出的假设,去拜访专家或客户,再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几十页篇幅的幻灯片。这已然成了你每天都在重复的工作(基本动作)。
总之,不管是商学院,还是商业咨询公司,都要求你具有海量的知识储备,以及进一步深化讨论的逻辑思考能力。仅从工作的时间和压力上来看,这真像是黑心企业啊。
二、没有逻辑,就无法给出好“提案”
“空·雨·伞”是商业咨询顾问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框架。
其主要引导人们按照以下的三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①抬头看见天空中有很多乌云,天色变暗
②估计几个小时后会下雨
③出门时*好带把雨伞
其中,*步“看见天空中有很多乌云,天色变暗”这属于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后面的②和③。
第二步要得出“几个小时后会下雨”这样的看法,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不过也可以通过①来进行逻辑上的推测。而之后的第三步“出门时*好带把雨伞”,则是在理解了②的含义之后所给出的“提案”。*终能给出③“*好带把雨伞”这样的建议,也体现出了一开始①和②进行“事实认识”与“推测”的价值。
将这①②③三个步骤串联起来的,就是背后的“逻辑”。换句话说,“逻辑就像黏着剂一样,将知识与知识组合起来,从而揭示出全新的概念”。
谁都不可能对未来做出完全准确的预测,但是拥有能将知识串联起来的“逻辑思考能力”,就可以做出高准确度的解读,并能给出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针对现象,提出逻辑上的假设
“空·雨·伞”虽看似很简单,但对商务人士来说,却是非常有用的思考原则。
即便是那种诺贝尔奖级别的大发现,也是通过“空·雨·伞”这样的逻辑,将知识串联起来所得到的。
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虽然这只是一个逸闻(坊间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假仍存争议),但是像这样的世纪大发现,确实需要具备能串联起知识的逻辑思考能力才行。
像“苹果会从树上掉下”这样简单的知识,除了牛顿,大多数人也是清楚的。但是,牛顿的优势就在于他提出了“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这样的疑问,然后将知识进行组合,从而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
通过将①“苹果从树上掉下”与②“虽然苹果会掉下,但是月亮却不会掉下来”这两个再简单不过的知识组合起来,他产生了③“是不是因为地球与月亮之间互相存在着引力作用”这样的逻辑思考。如此一来,这便不再是孤立的知识,而是变成了一个世纪大发现。
对于眼前所发生的状况,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各种逻辑上的假设。像这样将知识与逻辑组合起来,从而产生出颇具冲击力的新发现。而要想掌握这种“将知识与逻辑组合起来”的技能,大学入学考试科目中的“阅读理解题”与“小论文写作”练习才是*有效果的。
二、怎么训练
有一个大前提,逻辑关系是必然存在的,跟你思考不思考没关系。
因此,去思考这些逻辑关系就是逻辑思维,这关乎思考的欲望。
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就是思维游戏,随便想一句话,比如“我吃饱了”。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前因后果,看看自己能说出几个,他们是不是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
比如“我吃饱了”的原因可能是“我吃饭了”,但“我吃饭了”就一定能推出“我吃饱了”么,反之亦然。“我吃饱了”的结果可能是“我不想吃东西了”,这里又是否存在着各种联系。因为这不是数学,所以每句话的定义都不绝对,所以答案是无穷无尽的,找出你最认同的,这道题就做完了。
又比如,网上有一个游戏叫做逃离红房间,还有很多一次升级的游戏版本比如逃脱红房间,蓝房间,等.(主要锻炼自己的逻辑,主要在房间内根据不同藏起来的东西找到钥匙然后打开锁逃离房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