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回到长沙,约刘少奇在清水塘长谈。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本名刘绍选,“少奇”是他的一个笔名。1920年冬,毛泽东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刘少奇入团,与毛泽东相识。毛泽东对他有很深的印象:善于钻研问题;从不闲聊天,从不开玩笑,也不随便上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1921年4月,刘少奇和任弼时、彭述之等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2月,中国班学员中建立党组织,刘少奇等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党员和团员一起组成旅俄支部。1922年5月, 刘少奇等几名中共党员奉命提前结束学业,起程回国。回国后,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机关报到,被分配到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7月中旬,租界当局查封了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中央决定将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迁往北京,改由邓中夏担任总部主任,另在上海设立分部,刘少奇被派回湖南工作。
久别相见,毛泽东关切地望着刘少奇,刘少奇还是毛泽东记忆里的刘少奇:衣着朴素,举止端庄,性格温和,严肃认真。毛泽东说:“你加入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我们相识,而今留俄归来,还是老样子哟。”
刘少奇微微一笑,说:“我们到苏俄去就是为了寻找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你们苏俄留学,取回真经,工农大众里面,将涌现无数的孙悟空,像大闹天宫一样,把黑暗的旧中国,闹他个天翻地覆;像《国际歌》唱的那样,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毛泽东的眼睛光芒四射,刘少奇热血沸腾。毛泽东说:“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你们到俄国去,一定遇到更多的艰难险阻。”
刘少奇淡淡一笑,说:“在苏俄,党员和团员一起组成旅俄支部。有支部,就有凝聚力、战斗力,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算不得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