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苏轼的《留侯论》,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苏轼的立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我想,他想表达的是,豪杰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事情,是因为这些人胸怀抱负,志存高远。(用现代的说法,叫目标明确)
全文多个实例都在印证“忍”在成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张良听从老人的要求做低贱之事并得到受书,到郑伯肉袒牵羊,勾践归臣妾于吴,再到张良辅佐刘邦,以及处理韩信自王事件。我觉得,忍或者不忍,其实是选择的一种应对态度。面对强大的对方,硬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选择了“忍”,就是采取了不正面还击的态度;再或者面对无端挑衅,选择忍(不反应,不被激怒),只是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罢了。
全篇文章只有一件事,就是张良行刺秦王,彼时彼刻,他没有选择忍,他去了并侥幸没死。从这个事件,或许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目标是推翻秦朝统治。那么其后所有的所作所为,苏轼眼中的“忍”,其实只是张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处理方式。
而我佩服张良的,则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他能够剥离情绪,围绕目标,然后做出一个不偏离目标的选择,所以他一路辅佐汉高祖成就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