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主要内容全部读完,很久,脑子里边依旧混沌一片,依旧是各种混杂着概念与经验的碎片杂乱的漂浮着,完全无法理出清晰的构架能够完整的去表现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我读《沟通的艺术》之“主动沟通”这样就清晰了许多,所有的碎片,也都慢慢的归拢到了属于它的位置!
从图中,我们看到“气氛”包围了整个沟通的现场,是的,气氛就像空气一样,我们看不到,但是完全可以感觉得到,并且不能缺少。作为主动沟通者,怎样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沟通气氛,是需要通过观察、思考、选择、创造来主动完成的。有一次,公司的一名高管提出了辞职。老板电话打给我,希望我去跟他谈谈,尽可能的挽留。一个大难题!首先,我们是平级,我的挽留,一般来讲基本没啥意义,其次,我是财务,不是人事,我没有说话的立场,但是相信老板最终电话打给我,自有他的想法。好吧,对这位同事,我们共事多年,相对比较了解,我选择了约他在一家咖啡店,有舒适的音乐,有慵懒的咖啡,我们开始了一场朋友式的随意交谈。交谈的过程很诚恳,相信他也是需要一个出口来表达他的想法,我尽可能的站在他的立场去倾听,去帮他分析老板的问题,同时也站在一个中间的立场去判断他的一些想法及做法的合理性。当然,这次谈话没有结果,他也不可能跟我说出他的任何决定,但是,我们走出咖啡馆时,相信内心都是轻松愉快的。不久,他找老板撤回了他的辞职信。
关于这个例子,背景其实是代表老板本人来听听这位同事真正的内心想法以及有什么诉求,这既是沟通的目标。所以避免形成上下级的气氛是前提,试想如果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来谈,他不会说太多的话,办公室的气氛会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生硬疏远,而在咖啡店,如果期间我也同样表现一些策略性的小抱怨的话,同理心更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朋友式的沟通气氛,我们的话会越说越多,虽然双方都知道沟通的背景是老板想听他的诉求,这种方式,给了他充分表述的机会。我只需要谈话结束后,把过程加工后,简练的反馈给老板,沟通的目标就算完成了。所以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主动去创造,同时沟通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知觉、同理心、情绪,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去促成,使沟通在前奏定了基调之后,完美的演绎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图中最重要的部分,我标注了红色,沟通的核心,沟通双方的语言与倾听。语言的表达可以很简单很直白,可以含蓄,可以策略......但很多时候,我们夹杂了讽刺、夹杂了生硬的腔调、甚至夹杂了暴力语言在里边;倾听,往往是语言的被动承受,无论你愿不愿意,你都会听到,我们每个人对语言所强行输入给我们的信息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倾听同时也是形成语言的基础。了解了语言与倾听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形成良好的沟通的核心是,作为沟通者,尽量的避免暴力语言,对沟通制造的直接伤害;避免夸夸其谈的自恋式的语言,对沟通形成的障碍,不同的沟通内容,选择不同的沟通语速,比如谈判,比如汇报、比如面试,需要选择较快简洁的语速,表达自我的干练,自信与职业;比如和孩子沟通,需要用较缓的语速,使孩子更容易倾听、消化接收的信息、比如和父母和朋友,则需要轻松,随意的语速;平稳,合适的语速,适当的声调,是一个良好的沟通者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沟通中的自我应验式的语言,对于自我及被沟通者通向沟通目标的直接影响力是极大的。
我们再来看粉色部分的“知觉”、“同理心”“情绪”这三个因素是为沟通过程保驾护航的,同时他们也是营造良好沟通氛围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三个因素,我们可以感受沟通气氛的不断变化,可以掌控沟通心理的不断演变,而我把沟通过程中的沉默,放在了这部分的情绪的表达;善用同理心,可以提高我们的情商,使我们语言表达更顺畅,使被沟通者更容易接收我们传达的信息;沟通过程一定恪守稳定的情绪,平时有意的去训练我们的情绪控制,当不可避免的面对构成我们情绪爆发的因素时,我们善用沉默,能使我们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情绪。沟通过程中,情绪的控制与表达,是我们自身修为达到一定层次的表现;即便最终是一次失败的沟通,也应从自我表现到对方认同,最起码的保持住应该留存的关系、这样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沟通的基础。
最后谈紫色部分的关系,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关系的社会,关系是我们彼此相互存在的基础,无论我们通过任何方式建立起来了联系,无论期间的联系与沟通是否有效与良好,都应尽可能的保证对方对我们自身的认可,这是保持关系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关系氛围,同样是形成良好的沟通的基础。
终于搞明白了沟通的不同维度,脑子里有了清晰的构架。同时也审视了自己过往的被动沟通的习惯的不可取。在我们身边交织的各种关系网当中,我们不应该是那个被动的承受者,我们应该主动的去改善我们身边的关系,发现问题,去做那个主动的沟通者,把主动掌控在自己手中,这即对自己负责,也对身边的人负责。而通过不断的锻炼,使自己更好的运用沟通的技巧,则对自己的学习关系,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和强大的推动力。
我读《沟通的艺术》之“主动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