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泡泡学堂听了一个干聊课程:《当“爱的唠叨”碰上“出走的勇气”》,所以喜欢这个命题,是和我身边一些青少年个案很相似,是家长的困惑也是孩子的困惑。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到了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可能还需要父母的帮助,精神上已经慢慢脱离甚至不再需要了!对于一个生命的成长,我们应该给予庆贺与祝福。养育孩子的本质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可对于特别有“责任心”、特别“关注”、特别“爱”孩子的父母来说会体验到不舒服,甚至抓狂。
当“爱的唠叨”碰上“出走的勇气”我们一直在说爱,什么是爱呢?爱是给予!不是要回来!爱是希望他(她)开心快乐,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给他(她)!可我们往往送礼物,不是把对方喜欢的给他。常常是把“我自己认为最好的给你!更多的有自己的观念(观点、想法、信念、看法、思想),如果对方不接受或者接受不到,那么这种爱彼此就没有联结,就成了控制和牵绊!
打个比方:老人常常用“吃”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因为他们经历过食品匮乏,极度饥饿的时期。曾经以为吃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些早已经不适合今天了,因为更多的人们觉得自己需要节食减肥。成人会礼貌地接受,青少年却不会这样。如果家长一直向他“推销”他不喜欢的事情,强求孩子认可父母的观点。这份爱就变成了控制或者说是伤害!
当“爱的唠叨”碰上“出走的勇气”真的爱对方,是否考虑换一个方式呢?因为对方感受不到的爱,就不是最好的爱!或者说根本就不是爱!目前有一句流行的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对方不需要的爱,就变成了唠叨!爱与自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爱,是靠近、连接的动力;自由,是推开、分离的动力。如果送出的爱,要求对方一旦拿起就不准放下,这份爱没有人喜欢!就像吃食物,你吃饱了,我还要你不停地吃。直到我允许你停才能停,好吧!那索性我不吃了!这份爱是“有条件的爱,自私的爱!控制的爱!是一种我需要你来帮我完成的爱!”
当爱成了“无法选择”时,孩子常常选择宁可推开!
当“爱的唠叨”碰上“出走的勇气”当孩子长大了,需要从家庭内部到走向外界,渴望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渴望体验与宇宙的连接。“我是谁?我要成为谁?”这是一个孩子逐渐走向成人的必经历程,从一个依附父母的儿童走向自我实现的历程!从小是我妈觉得我应该怎样,现在孩子尝试寻求一个新的不同的答案,他(她)需要走出家里去向外寻求。
孩子之前所有的价值感都是来自父母,父母告诉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是聪明的,或者是糟糕的。”可他现在听到内在的一个质疑的声音“父母说的对吗?是真的吗?目前我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我活出自己了吗?我存在是有意义的吗?”如果关系是安全的,孩子就会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疑惑,否则他自己出来试图寻求答案。
当父母唠叨过度时,孩子就试图推开、逃离、出走!可出走是需要勇气的,那么出走的勇气是什么呢?生活中的麻烦、困惑的根源是与父母互动的方式!孩子一边认为被伤害,对父母有责怪、埋怨、纠结、甚至恨。另一种声音还有就是不允许!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不允许恨自己父母的。哪怕这唠叨已经让你很痛苦了,他仍旧会选择承受。成人可以选择理性看问题,孩子却需要攒够足够的力量才有勇气逃离。再加上青春期荷尔蒙的改变也让他产生了出走的勇气。
看起来很乖的孩子,不一定是好事情。如果他一直有压抑的愤怒。又没有安全的出口可以倾诉、有人倾听。最终就会决定远远离开。这时,爱的唠叨就衍生出了“出走的勇气!”
你真的爱对方,对方不需要了你却还是要给,这种爱就有问题了!就成了爱自己了!送出去的爱,对方需要配合收到才能完成这份爱!否则就是用“爱”让对方失去了自由!
孩子是爱父母的,他需要努力累积“动力”才能最终逃开。爱是靠近的动力,如果家长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担忧,尝试着把自由给到孩子,让孩子追求人格的独立有机会学习为自己负责任。那会是怎样的呢?
是继续让对方感到负担?还是让对方有选择的自由?如果是前者,说不定真的就会遇上对方出走的勇气!那个是你需要的吗?
网友评论